雖然眼前的事實和老者所說的話語,無不證明這里根本就沒有什么道觀,可楊毅卻更加相信自己的所見所聞。
若這一切都是虛幻的,那救了自己的那張‘護身符’又如何解釋?還有那個挑水的坡腳道人,難道也都是假的嗎?
只可惜那日和自己一同登山的幾個同學,如今都已考上了大學,與自己暫時失去了聯系,否則他們必然能夠為自己證明!
尋隱者不遇。
無奈之下,楊毅只得與父母一同折返。
第二日,在楊毅的堅持下,三人再次登山。
這一次楊毅謹尋記憶而行,生怕走錯了一步,可行到終點時,依舊還是來到了昨日到達的那個地方。
眼前依舊沒有什么道觀,只有幾顆青松而已。
時值冬日,一連兩日登山令楊毅的體力消耗巨大,臉上的氣色也越發難看起來,就連楊母也是有些體力不支,得了風寒。
于是楊父建議就此打住,啟程回家。
可楊毅卻不甘心,讓父親在山下照看母親,自己則于第三日獨自上山,再試最后一次。
依舊還是記憶中的那條山路,行不多遠,天空之中便就飄起了雪花,使得山路越發難行。
楊毅拄著雙拐艱難而行,并未生出放棄之心。
他是一個極為執著的人,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有種不達目地不罷休的堅持,說好聽點這叫執著,說難聽點則就是有些不撞南墻不回頭了。
走著,走著。
楊毅發現前方山路上突然出現了一個瘦小的身影,那是一個衣著單薄的道童,大約十幾歲的樣子,手中卻提著一個大水桶,正在沿著山路艱難前行。
楊毅雖然拄著雙拐,但行進的速度卻比那道童快了許多。
臨近之時,看那道童十分吃力,于是楊毅便出言詢問,問其是否需要自己的幫忙?
誰知那道童卻是毫不客氣,聞言直接就將水桶提了起來,遞到了楊毅的面前。
于是楊毅便雙拐并做一拐,空出一手去接。
可誰知那水桶頗為沉重,楊毅接在手中卻差點沒有失手跌落,臉上更是露出了一絲痛苦的神情。
他的身體剛剛經受了雷電之力的摧殘,尚未完全恢復,顯然無法承受這水桶的重量。
那道童對此卻是渾然不覺,水桶給了楊毅后就撒開腳步,竟然向著山上直接跑去,轉眼沒了蹤跡。
楊毅無奈,略一思量后就好事做到底,咬牙提起了水桶,沿著道童消失的方向追去。
這一走就是一個多時辰,差點沒把楊毅給累死。
還好那道童所去的方向與他行進的方向相同,使得楊毅在不知不覺中,竟然又來到了前兩日所到達的那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