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道之音,
是傳承之音,
是一個民族在千年之前就發出的吶喊。
琴音如水,接踵而來的是淺唱低吟。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園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轟!
要…炸了!
又是一首經典的篇章!
足以媲美教科書上任何圣人的教誨和典籍。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蘇澄雨癡癡囈語,
淚水不知不覺奪眶而出。
這是怎樣的人生經歷,才能寫出這樣惆悵唯美的詩句!
這是怎樣的才華激蕩,才能碰撞出這樣千回百轉的曲調!
那孤獨的背影,那滄桑的畫面,深深地印入她的腦海。
如癡如醉!
三分鐘,點贊破十萬!
十分鐘,點贊破百萬!
火了,這則短視頻席卷全網,火遍千家萬戶。
……
……
長安城,白鹿洞書院文學系。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賞析這首南方詩人的作品,這首今人之詞,論韻味,論意境,即使放在古代,也是超一流水準的上乘之作。”
文千秋老爺子慢慢地吟誦起來: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他吟誦完之后,望著學生道:“哪位同學來賞析一下這首詞好在哪里?”
立刻,一位女同學自告奮勇站起來:
“文老師,這首詞構思相當巧妙,寫少年時無愁“強說愁”和諳練世故后滿懷是愁卻又故意避而不談,生動真切。”
文千秋點點頭,表示贊許。
一位男同學又站起來,說道:“我感覺這首最精華的就是這句‘卻道天涼好個秋’,能說出的愁都不叫愁,真正的憂愁就是埋藏心底,無法用語言描繪的,所以作者說‘卻道天涼好個秋’,故作輕松,卻勝似愁苦。”
“不錯,分析的很到位。”文老爺子肯定地說道。
忽然“臥槽”一聲,響徹教室。
不知道誰喊了一句,“南方詩人又出新的視頻了。”
所有人齊刷刷掏出手機,一分鐘后,“臥槽”之聲此起彼伏。
“臥槽,又是一首吊打古人的詩詞。”
“臥槽,如果說上一首是構思精巧,那么這一首詞可以稱為一代宗師。”
“臥槽,這是千古名篇,誰一輩子能寫出這么一首,便死而無憾了。”
學生們紛紛贊嘆不已,文千秋更是呆若木雞。
啪嗒!
手機跌落在地。
他的身體猛烈的顫抖起來,
蒼白的臉色漲得通紅,
忽然,他神情激昂,聲嘶力竭地吼道:
“蒼天有眼,我華國出龍了!文曲星下凡了!”
……
……
這狗作者短小無力啊,大家快用推薦票砸死他!你一票我一票一起活埋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