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洋洋灑灑,大概有上萬字。
首先,先是肯定了射雕三部曲的藝術成就,接著重點分析了《神雕俠侶》這部。
射雕三部曲中涉及到了古代詩詞,元曲,宗教,歷史,奇門遁甲,五行八卦,星象,可謂包羅萬象。
同時,還重點分析了里的武功秘籍絕對不是隨便寫寫而已,比如小龍女的“十二多,十二少”。
但這都只是入門級別的,真正令人震驚的是塞北書生寫的《九陰真經》總綱,這才是真正的養生寶典,集大成者。
“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馀。其意博,其理奧,其趣深。天地之像分,陰陽之侯烈,變化之由表,死生之兆章。”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如果你僅僅把《九陰真經》看做一個暢銷書作家的狂妄之言,那就大錯特錯了。
文千秋作為大華國最頂級書院的頂級教授,精研古代文化的同時,對于氣功養生一道更是認識極深。
氣功是一門極為深厚的學問,分為內外兩種,也叫動功和靜功。
而《九陰真經》就是動功和靜功的結合,單看總綱,卻是由心相而生,是靜功的極高深的法門。
不是有句話,叫做“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精氣神充足了,筋骨才能強壯。
再看九陰真經當先的一句話。
“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馀。”
這說的是啥?
這就是說天地之間陰陽二氣相互滋生,自然的規律就是用多余的補充不足的,因此虛的不滿的將要勝過實的和滿的,這就是氣功里講究的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
從心相的角度來看,人心總是不足蛇吞象,總是在追求得,有時候得到的越多,失去的反而更多,學會舍棄,才是真正的得到,這已經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
文千秋的這番話出來之后,更是引發了哲學界,氣功界,文化界,甚至很多大學教授專門開始研究射雕三部曲。
而在白鹿書院文學系,文千秋還特地新開了一門課程,《論塞北書生武俠和傳統文化的淵源》,并建議把射雕三部曲選為大學生課外必讀書籍之一。
同時,文千秋還在文章中提到了同樣作為傳統文化代表人物的南立,尤其是南立最近創作的《青花瓷》和《紅塵客棧》。
文中極力贊揚南立在詞曲創作上地天賦,更是稱《青花瓷》是他六十年來聽過的最優美的歌,盛贊南立的詞寫的“窮盡韻律之美,靈動處不失古風,縹緲處罕見真意”。
甚至,文千秋還代表白鹿洞書院發出邀請,希望塞北書生和南方詩人南立有空可以來長安城授學講課。
末尾,還提筆寫道,塞北書生和南方詩人是大華國文壇和樂壇的兩大奇才,是當今華國最耀眼,最璀璨的火花。
華國將會因為他們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希望這兩朵星星之火,茁壯成長,燎原天下,大放異彩。
一瞬間,各行各業嘩然,文千秋作為當世大儒,經世名家。
是否對塞北書生和南立的贊揚太過了?
要知道作為長安學派的代表人物,文千秋的一言一行影響力都是巨大的,可以說是代表著北方民間文化的最高發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