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完了在這里評論一句,這個歌手到底是誰?”
“同問,這個歌手簡直就是唱到了心窩里,南立和他一比,一個天一個地!”
“一說到南立,我更加覺得,南立作為音樂才子,不太適合這種純粹比試唱功的舞臺!”
“同意!這個人舞臺感染力太強了!”
“南立的舞臺爆發力,感染力還需要雕琢雕琢。”
“南立和這個歌手對比,猶如皓月與螢火般。”
“我是真的聽哭了,不開玩笑,很久沒有什么歌曲能讓我這么心動了!”
網絡直播間的評論直接形成刷屏的景象,在種種評論之下,又有人牽扯到了南立。
在認定第七個歌手就是南立后,又和第八個歌手對比,這一下形成了兩種極端。
很快,吐槽南立的人也越來越多,滿屏全是夸滑稽歌手的人。
無論觀眾的情緒如何悲傷。
也無論他們還想不想繼續聽。
在幾分鐘的控場之下,隨著主持人的聲音,節目到了評分的時刻。
之前提及過,每一期的賽制分三場。
第一場,八選四。
第二場,四選二。
第三場,二選一。
通過三場的比拼,最終選出本期的蒙面歌神。
在選出本期的歌神后,緊接著進入半決賽。
十期的歌神共處一臺,隨后開始k,半決賽選出兩位歌手,進入總決賽。
總決賽也被稱之為至尊爭霸賽。
成功戰場后,便是當季蒙面歌神。
也同樣因為這個賽事的制度,吸引了很多歌手前來。
隨著節目的持續播放,半決賽和總決賽一定能吸引無數觀眾的觀看。
說一舉成名并不夸張。
并且,蒙面歌神在上一季的節目之中,成功的做到了這一點,讓幾個曾經火爆一時,后來不行的歌手,再度迎來事業的第二春。
在蒙面歌神這個節目內,成為當期的歌手可以進行榮耀揭面,也就是說摘下面罩。
但如果個人有信心,覺得自己絕對能進入總決賽,那么也可以選擇不摘面罩。
如果選擇了不摘面罩,那么只有在總決賽,勝利之后才能摘。
這樣做的好處是,期待感!
能站在最后,絕對能吸引一大波關注度,尤其是如果還沒有摘下面罩,那么想想,會有多少人愿意想看看面罩之下的人到底是誰!
這個問題我想不用多問,大家都心知肚明。
“通過!”
“通過!”
“通過!”
“通過!”
幾分鐘后,隨著主持人的一聲令下,節目現場的嘉賓開始投票。
嘉賓的投票十分重要,如果超過一半的人不亮燈的話,這個歌手就不能晉級,除非其余九個歌手比他還差。
如果遇到超過一半人數晉級的事件,那么也不用擔心,因為此刻觀眾的票就有用了。
到時候會按照觀眾的總票數來選擇淘汰誰。
比如八個歌手有五個人在嘉賓手中過關,那么五個人之中,得到觀眾票數最少的人,便被淘汰。
這是硬規矩,也是防止出現加賽事件發生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