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后頭谷濤離開之后,人們發現……在學院一分為四之后,其他三個學院里的人才成品率要遠高于原來作為整體時的泛人類大學的四倍,但泛人類大學人文學院的成材率卻低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不足以前的十分之三。
而這時,上頭的人終于明白了谷濤干的一切是因為什么,因為他雖是人文學院畢業,但他的口頭禪居然是文人誤國,他看似惡劣的所作所為,都是一步步的將人文學院那些文人隔離起來、圈養起來,一千個人文學院的學生,有一個能夠成才就足夠了。
后來也有人研究過這個天才兒童的行為,發現他完全是在為了鞏固社會狀態和平穩在學校里完成了一項前所未有的人類群體性試驗。
他將服從性好的、性格突出的、腦子不好用的、悶頭做事的、夸夸其談的、思維敏捷的各種類別都單獨從人群中抽離了出來,并分別以能力的特色安置到了一個與他們相性符合的地方。人文學院里可都是容易被煽動、熱血容易上頭、立場不堅定但喜歡夸夸其談的沒有實際能力的人,這樣的人多了對一個國家一個文明來說,百害無一利,但也不能沒有,因為文明需要他們來當發聲工具,而工科學院、科技學院和戰斗學院里卻都是一群特別的人,他們在那樣的環境里反而更容易出成果。
最終人文學院沒落,其他學院異軍突起,其實都是谷濤折騰了一圈的結果。
而如果是那時候的谷濤放到現在,三戰早就打起來了,說不定他還會設定一個新人類選拔計劃,用殘忍的方式來締造新文明。
真正讓他改變的是親人意外死亡,在地球流浪的那六年時間,所以他早就已經不是那個不擇手段也要完成目標的人了,只是也正因為這樣,他不靠藥物的時候,眼神里已經沒有了光。
性格上的改編,也導致他對世界的看法也有了很大的不同,他成了現有發展秩序堅定擁護者,因為他現在認為,文明最好的發展方向并不是人為的去強化,而是等大自然去緩慢的篩選。
篩選和強化,其實是有本質區別的。
“你男朋友不喜歡說話哦?”旁邊的一個小妹妹小聲問小貓:“長得挺帥的,可是……他都不看你。”
“他是個瞎子。”小貓沒好氣的說:“眼瞎,心也瞎。”
谷濤慢慢回過頭,看著小貓:“你的同學,讓我想到了我的同學。”
“你同學呢?”
除了阿科,無一生還。
谷濤沒有回答,只是低下頭很突兀的笑了出來。看著飯桌上那些意氣風發的年輕人們,他恍惚間看到了當年他在他的聚會上用古半人馬語朗誦古代哲學家文學巨著時的畫面。
少年,真好啊。
這是尹蓉慢慢從外頭走了進來,她的到來似乎是全場的高光時刻,這個不茍言笑的漂亮女孩從來就是所有人不敢親近的對象,她唯一的朋友就是小貓,平時也不怎么跟人說話,但偏偏是她身上那種冷冷的氣質卻是男女通殺的,大家都說她眼神里有殺氣,而這股殺氣正是少男少女們最吃不消的東西。
蓉蓉進來之后,她第一眼就看到了谷濤,臉上居然露出了笑容,而其他人都以為她是看著小貓在笑,因為她沒有對小貓之外任何人露出過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