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實算是一個長久以來,秘而不宣的事情。就像是大多數醬油里面,都會在制作過程中加入頭發一起發酵,保證醬油的“鮮”味一樣,是一個道理。
應該有不少人見到過走街串巷收頭發的人,興許有人好奇他們收的頭發,都用來做什么了,除了做假發,剩下的基本上都用來做醬油了。
劉自如不是特別反感這樣的做法,對于他來說,食品安全,不太需要在乎原材料是什么。最重要的是,當人吃下去之后,會不會生病會不會不舒服。
比如如果糞水把關不合格,里面有寄生蟲卵怎么辦。所以對于臭豆腐,劉自如就算偶爾想吃,也會找那些口味稍差,味道“不正宗”的店吃點就完了。
當然,有的人通過分析,是不會覺得油炸臭豆腐里有糞水成分的。
他們作為分析的基本邏輯是:商販為什么這樣做?
注水肉,地溝油,增白大米和面粉,過期肉餡,鴨肉鼠肉假冒羊肉串,三聚氰胺……種種食品安全問題,都是因為利益的趨勢,方法有兩個。
一、濫竽充數降低成本;二、讓食品賣相更好擴大銷量。
這個基本的分析邏輯是對的。但是,卻應了那句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老話。
沒有掌握所有的因素,僅僅通過邏輯分析,哪怕分析的頭頭是道。但若是存在根本性的錯誤,還是會存在的。
商家們不會用糞水直接制作臭豆腐,但是他們會選擇把糞水作為一種添加劑。只為了能夠做出特殊的香味,達到“正宗”的味道。
“這個可能不太干凈。”劉自如說道。
“怎么不干凈了?”克里斯提娜問道。
“里面有可能加了糞水。”
“糞水?”克里斯提娜疑問道。
“嗯,糞水。”劉自如回答。
“那不算不干凈,更不干凈的我吃過不知道多少。我還是想嘗嘗。”克里斯提娜說道。
劉自如想想也是,在廢土那種鬼地方,要用盡全力才能活下去。在食物匱乏,又不得不吃的時候,誰還在乎自己吃的東西衛不衛生。哪怕就是明知道有毒,也會有人選擇吃下去。不吃是現在死,吃了是過一會死,就這么簡單。
劉自如這回沒有買雙份的,只給克里斯提娜買了一盒。
克里斯提娜嘗了一口澆汁的臭豆腐,品味了一會說道,“這個食物有點我那邊的感覺,不過,還是比我那邊的東西好吃太多了。”
劉自如聽著她的話,已經可以想象出廢土那邊,水深火熱的摸樣了。
他又想到了以前的一個閑得無聊時候的幻想,能不能搞了美食解放廢土的事情出來。
畢竟,在廢土連知識之神,拾荒之神,這些亂七八糟的神靈都有。沒有道理不可以出現一個美食神教。
當然了,想要在廢土那邊建立美食神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劉自如曾經論證過。
首先,廢土那邊沒有合適的食材,沒有合適的調味料。其次,也沒有足夠的能源。
不說別的,就是一口合乎標準的炒鍋,都很難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