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謀長迅速把目光轉移到地圖上,想了不到半分鐘就認可得點了點頭,但沒持續多長時間,剛剛舒展的眉頭就重新皺了起來。
然后盯著團長一臉猶豫問:“團長,你剛才的計劃非常好。”
“要是做到了,我們在新根據地的發展不會比這里差,但我覺得咱們沒有這么大的胃口一次性吃掉三千多個鬼子……”
“以獨立團的實力,能一仗干掉一千多個鬼子就不錯了。”
“按周團長在密電中的提議,我們至少要分出兩個營的兵力繼續跟救**對峙,麻痹小鬼子。那我們可以用來打殲滅戰的部隊就剩不到四個營,加上直屬部隊也才兩千人多一點兒。伏擊一千多個鬼子肯定沒問題,要是鬼子超過兩千人,我們打贏的把握最多還能剩下三成;要是鬼子超過三千人人,我們打贏的幾率連一成都不到,搞不好還會被日偽軍反噬。”
聽完參謀長分析,團長的好心情也沒了。
在他的記憶中,獨立團打過最大規模的仗才全殲日軍一個不滿編的步兵大隊。
在那場伏擊戰中,獨立團集結了根據地所有能上戰場的部隊參戰,就差讓游擊隊上了。最后付出五百多人的傷亡代價才結束戰斗。
如今獨立團只能調動兩千多人參戰,而日軍的兵力卻暴增到三千多人,還有一個團的偽軍協助戰斗,僅從兵力對比上分析,獨立團確實沒有任何勝算。
但團長并不愿意放過這塊已經送到嘴邊的肥肉。
而且從密電內容上看,周成也希望獨立團能全殲所有進入陽泉的日偽軍。
腦子飛速運轉,思考破局辦法,最后還真讓他想到一個。
“有辦法了!”團長眼睛一亮叫道。
盯著參謀長就問:“還記得幾天前我們殺進敵占區那場戰斗嗎?”
“一通炮火過后,騎兵部隊僅僅打了一次突擊,陣地上的一千多個日偽軍就完了,我們完全可以照葫蘆畫瓢,再打一場同樣的勝仗。”
“加上我們在陽泉縣城的繳獲,全團裝備的各種口徑火炮超過三十門,把它們集中到一起,盯著小鬼子炸,然后騎兵突擊,利用騎兵部隊的快速突擊能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小鬼子沖垮,逼他們不得不各自為戰。”
“最后步兵再撲上去,把騎兵沖散的日偽軍分割包圍,最后集結優勢兵力和火力各個擊破,把他們一口一口吞掉,直至全殲。”
“咱們雖然只能抽調兩千多個步兵參戰,兵力比不上小鬼子,但我們可以給他們多陪一些輕重機槍,靠火力優勢壓著小鬼子打。”
“不管小鬼子多么厲害,在密密麻麻的子彈雨面前都會被打成篩子。”
“只要我們的進攻火力足夠猛,再多日偽軍都能殺得一干二凈。”
“目前團主力部隊每個步兵連裝備三挺輕機槍,平均每個步兵排裝備一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