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手榴彈的生產工藝簡單,原材料很容易獲得,兵工廠每天都能生產八百到一千顆出來。”
“我準備等兵工廠儲備五萬顆手榴彈后,統一給咱們救**換裝,每個戰士裝備四枚手榴彈。”
“武器主要以修復槍械為主,制造槍械為輔。”
“經過兩個多月的鉆研和發展,兵工廠已經裝備生產出第一挺重機槍,第一把沖鋒槍,第一把盒子炮。”
“重機槍的生產工藝太復雜,零件的報廢率也高,我讓兵工廠繼續研究,達到條件后再生產。”
“沖鋒槍跟盒子炮已經開始大規模生產,平均每天都能裝配兩把盒子炮和兩把沖鋒槍。”
“等兵工廠儲備一定數量的沖鋒槍跟盒子炮以后,我想給救**所有班上都裝備一把沖鋒槍,所有副排長以上干部裝備一把盒子炮,進一步增加我們救**的近戰火力。”
“炮彈呢?”周成繼續問!
這次利用正太鐵路的安全跟日偽軍談判,周成之所以點名要山炮炮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兵工廠還沒有生產山炮炮彈的條件。
救**裝備大量山野炮,要是沒了炮彈,火炮的威力再大也是一堆廢鐵,還不如一條步槍實在。
自己沒法兒生產,周成只能把希望寄托到日本人身上。
從他們身上繳獲炮彈太難,特別是日偽軍有了防備心理后,再繳獲到山炮炮彈的幾率更小。
好不容易碰到一個可以跟鬼子提條件的機會,周成首先想到的就是山炮炮彈。
日本人顯然也知道炮彈對救**的重要性,不斷壓價,硬是把自己開出來的條件砍成一個月兩百發,聽起來并不多,但架不住每個月都有。
如果這種交易能持續一年,那救**就能多儲備兩千四百發山炮炮彈,夠部隊跟鬼子打好幾仗了。
和山炮炮彈相比,迫擊炮炮彈在戰場上的消耗量更大。
戰場上用掉一顆山炮炮彈,迫擊炮炮彈平均要打掉五顆的樣子。
但迫擊炮炮彈比山炮炮彈更容易生產。
上次離開兵工廠時,自己專門交待他們研究生產迫擊炮炮彈。
現在兩個月過去了,也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收獲。
如果有,部隊缺少迫擊炮炮彈的壓力就會少很多。
今天第一更送到!求訂閱!求月票!求收藏!求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