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長你可不要小看了這些據點和炮樓,你們攻擊時,他們派了一半駐軍去增援濱野聯隊,所以那些據點的真實駐軍都是你們看到的兩倍以上。”
“加上八路軍的破襲戰還沒結束,這些據點和炮樓隨時可能遭到圍攻,而八路軍又缺少攻堅能力。為了能夠死守待援,日軍給每個據點都儲備了至少一個月的彈藥物資。”
“你們一路上確實只干掉不到兩千個日偽軍,但這些據點的真實駐軍超過五千人,他們未來一個月的彈藥補給全被我們繳獲了,你說多不多。”
“最讓我高興的是糧食,光華北地區很少見的大米都有八九萬斤,加上其他糧食,參謀長整整帶回來三十萬斤,還有一百多萬發各種子彈,三千多顆炮彈……”
“這么多?”周成被唐宇峰說出來的數字給嚇蒙了,忍不住驚呼。
唐宇峰繼續解釋:“單個據點儲備的糧食彈藥確實不多,但積少成多,七八個據點的繳獲全部加起來,數量就變得非常可觀,比好多縣城儲備的彈藥和物資都要多!”
周成慢慢想明白了,并且覺得自己發現了一個巨大戰機,大步走到地圖旁邊,找到昨天晚上的行軍路線,然后陷入沉思。
過了好一會兒才對唐宇峰分析:“老唐,咱們救國軍裝備大量火炮,下轄的作戰部隊擁有不低的攻堅能力,一般的據點很難擋住我們進攻。”
“日本人為了防止部隊被我們各個擊破,防止我們通過繳獲增加自己實力,不僅把有限的兵力全部集中打縣城和大型據點,給他們儲備的武器彈藥也非常有限。”
“所以我們攻擊周圍據點的收獲非常小。”
“八路軍根據地就不一樣了,他們的攻堅能力差,日偽軍為了圍剿和封鎖八路軍,在那里修建了大量炮樓和據點。”
“既然咱們周圍沒有炮樓和據點打,反正部隊閑著也是閑著,為什么不派兵去八路軍根據地,攻擊那里的日偽軍據點。”
“這樣做有三個好處:既可以減輕八路軍反掃蕩的壓力,還能大量殺傷日偽軍有生力量,繳獲大量物資和武器彈藥,順便還能遲緩日偽軍反破襲戰的速度,讓他們打更久,給我們贏得更多準備時間!”
“不對,應該是四個好處,我們這么做還能達到練兵的目的!”
唐宇峰非常心動,但很快就想到一個救國軍不得不面對的一個事實。
看著周成反問:“團長,咱們冒這么大風險,長途奔襲一百多公里就為了去攻擊一兩個據點,代價會不會太大了點兒。我很擔心部隊這么打的損失比最后戰果還要大,最后得不償失了,收獲的物資和彈藥連戰損都補充不回來!”
“咱們救國軍雖然有些家底,但很快就會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掃蕩!”
“我覺得咱們能省就省,除了必須要打的仗,否則能不消耗咱們的家底就不消耗!”
周成可不這么看,當場否定:“老唐你錯了,我覺得這件事咱們穩賺不賠。”
“回防區的路上,如果我們只在一兩個據點繳獲大量物資和彈藥,還有可能是意外。連續攻克七八個據點和炮樓都繳獲大量物資,說明八路軍根據地里面,日軍在據點儲備至少一個月彈藥補給是普遍情況。”
“只要我們能在他們根據地拿下一個擁有三百多日偽軍的中型據點,就可以繳獲至少兩萬斤糧食,五萬發子彈,搞不好還能收獲好幾百顆炮彈和一兩門火炮。”
“至于我們付出的代價,我覺得可以用“微乎其微”這四個字來形容。”
“咱們不打這場仗,戰士們該吃飯還是要吃飯,該實彈練兵還是要用實彈。”
“打這場仗,戰士們吃的飯并沒有多多少,耗費的彈藥也不會比平時打實彈多太多。”
“唯一多出來的是傷亡,但只要我們在戰場上多消耗一些彈藥,肯定能把傷亡控制到最低程度!”
“這么算下來,我們攻下一個中型據點的收獲肯定比付出的代價要多的多。”
“還有一件事老唐你沒有考慮:咱們救國軍已經可以生產子彈和小口徑迫擊炮炮彈,部隊在這場行動中用掉的彈藥都可以自己生產,所以這方面的損失我們更加可以忽略不計,就算沒有繳獲,兵工廠也能第一時間給大家補齊。”
“糧食就不一樣了,每年除了秋收可以從地里收獲一些糧食,咱們救國軍儲備的將士吃一顆就少一顆。一仗繳獲兩萬斤糧食,十場仗就能收獲二十萬斤糧食,夠一個守備隊吃兩個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