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國軍在眼前的城墻都布置了兩挺高射機槍和兩門速射炮,其他方向肯定也配備了同樣數量的反坦克武器,那其他三路進攻部隊的損失絕對小不到哪里去。
等進攻部隊撤出戰斗,參戰的十六輛戰車能退回來三分之一就不錯了。
如果部隊繼續進攻,按參謀長的說法,通過炮火和硝煙遮擋救國軍視線,掩護戰車部隊逼近城墻,這樣確實可以降低對方反坦克武器的命中率。
但部隊剩下的戰車已經不多了,被干掉一輛就少一輛,對手的命中率降低并不代表沒有命中率,也許還沒殺到城墻腳下就被全部摧毀。
萬一戰車大隊在陽泉城外全軍覆滅,麾下步兵失去的不僅僅是拿下陽泉縣城的機會,還有可以用來自保的依仗。
沒有戰車掩護,僅靠一兩千步兵肯定,擺脫不了救國軍的圍追堵截,搞不好連撤出救國軍防區的機會都沒有。
這種情況下,高橋大佐根本不敢賭。
分兵突襲陽泉縣城時,他之所以敢賭,那是因為身后還有戰車大隊給自己撐腰,不管最后是輸是贏,部隊的安全還是有保障的。
而眼前這場如果自己賭輸了,給自己撐腰的戰車大隊就沒了,整個進攻部隊都有可能陷在救國軍防區,最后被一口一口吃掉。
想到這兒,高橋大佐愈發堅定自己放棄進攻陽泉縣城的決定。
但他并沒有對參謀長解釋什么,迎著他充滿不甘的目光再次命令:“執行命令,真出什么事的話由我全權負責!”
“命令其他三路進攻部隊立刻向我們這里撤退,全軍匯合后急行軍撤出救國軍防區!”
參謀長可以提出自己想法供聯隊長參考,一旦聯隊長最后下定決心,他必須無條件執行。
看著高橋大佐無比堅定的目光,他只能把不甘壓在心底,然后去執行命令。
正前方的進攻部隊最先撤出戰斗,四輛戰車只回來一輛,一個中隊的步兵只回來半個中隊,剩下的士兵全部倒在撤退路上。
進攻部隊隔城墻非常近,三輛戰車被摧毀后留在戰場上,其中一輛裝甲車后面的幾十個鬼子在戰車被摧毀的那一刻就被干掉了。
剩下兩輛戰車后面的鬼子雖然沒被當場干掉,但戰車被摧毀后,他們撤退時就沒了可以擋子彈的盾牌,暴露在救國軍槍口下,于是大量鬼子在撤退路上被打死。
看到這一幕,參謀長心中想要繼續打下去的念頭明顯散了一些。
因為進攻部隊的損失遠遠超過他的預估。
分兵突襲陽泉時,聯隊長和自己已經在城外丟了一個步兵大隊。
這是突襲陽泉的第二次進攻,一個方向就損失三輛戰車和大半個步兵中隊,而且連陽泉城墻都沒碰到。
要是其他三支攻城部隊的損失也跟這邊差不多,意味著突襲部隊又大沒了半個步兵大隊和半個戰車大隊,全軍還剩一個半步兵大隊和半個戰車大隊。
而城內救國軍打到現在,部隊一直躲在暗堡沒出來過,兵力幾乎沒什么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