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官真要追責的話,這件事并不能全怪情報部門。
井陘煤礦兩次被攻克后,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日軍對礦區進行了一次非常大的整頓。
除了在煤礦內部大規模修建防御工事,擴大各個煤礦的警戒范圍,還把礦區周邊的老百姓全部遷走。
在日軍眼里,沒了老百姓作為根基,八路軍就沒法兒在礦區發展,也就沒法兒對合格煤礦造成威脅。
但鬼子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礦區周邊的老百姓被遷走后,他們隱藏在老百姓中間的情報人員也跟著遷走。這么一來,他們在礦區組建的情報網就沒人了。
不知不覺,礦區竟然成了一片沒有情報人員活動的真空地帶。除了煤礦和煤礦駐軍,其他地方一個活人都很難看到。
這無疑增加了日軍搜集礦區情報的難度,也給救國軍創造了一個可乘之機。
在周成的安排下,救國軍以連為單位,避開煤礦和煤礦駐軍,螞蟻搬家一樣,一點點進入礦區潛伏起來,神不知鬼不覺就摸到了日軍眼皮子底下。
攻擊井陘煤礦的戰役打響后,駐守煤礦的日偽軍全部困守陣地,夜色籠罩下,即使有炮彈炸出來的火光照明,他們也只能看到救國軍的模糊身影。
就算有鬼子看清救國軍身份,他們也會在撤離陣地之前死在救國軍手中。所以駐守井陘煤礦的日偽軍到現在都還沒有判斷出對手的具體身份,也就沒法兒向石門司令部報告情況。
被救國軍突襲的兩支鬼子也有不少人在戰斗中分辨出救國軍身份,但他們還沒來得及把消息傳出去就被突襲部隊干掉!
至于參謀長口中的亡羊補牢,情報負責人早就開始做了。
但他的對手周成明顯比他技高一籌。
不管是攻打井陘煤礦還是突襲日偽軍增援部隊,周成都在戰場周圍安排了大量部隊巡邏警戒,救國軍戰斗力最強的偵察連和偵查分隊就分散在其中。
礦區附近的老百姓早就被日偽軍清空了,戰場又是老百姓避而遠之的地方,戰斗打響后,周邊絕不可能出現普通老百姓。
如果有人出現,八成是日偽軍特務和偵察兵。
警戒部隊巡邏時,不管三七二十一,看到外人就先抓起來,防止救國軍進入礦區的秘密過早泄露出去。
最后一查,被抓起來的人八九不離十,都是鬼子派過來摸情況的特務和偵察兵……
正因為這些原因,救國軍進入礦區的情報和兵力配置才一直沒有泄露出去。
司令官給情報負責人的一個小時馬上就要到點時,情報負責人仍然沒有出現在作戰室,但他卻等來了通訊參謀更加緊張和匆忙的身影。
手握電報跑進作戰室就一臉著急報告:“司令官閣下,井陘縣城急電!”
“他們遭到大量敵人攻擊,從軍裝上看,這些敵人跟八路軍非常像,應該是八路軍無疑。但裝備比我們以前遇到過的八路軍要好,不僅裝備大量輕重機槍和迫擊炮,還有山野炮參與攻城!”
“而且這些敵人的彈藥非常充足,跟我們之前遇到的八路軍相比簡直判若兩人。”
“一上來就用山野炮和迫擊炮猛轟城頭,然后輕重機槍掩護,步兵突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