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是埃德曼金屬制作的外殼,內部是微型核聚變反應爐,有力場護盾,還有高效的離子推進器,有相當高效的偵測手段,還有光學隱身能力等等。
甚至還搭載了一臺兆瓦級別能量脈沖試武器,可用于輔助摧毀來襲的飛彈,擁有感應符文陣可以和接動力裝甲腦波控制系統里形成數據鏈,可以說是相當不錯的武器。
可惜數量少了點,當時只打造了十二個,倒不是材料不夠的問題,而是飛船儲物空間業有限的很,帶著大量的設備,還有許多其他的武器,所以裝不了太多。
想要布控全方位的太空中偵查網絡,十二個肯定不夠用。
當然有分子組裝設備復制這裝置當然不難,只是打造這東西,每個都需要將近一公斤的晶石提取物質,因此想要打造出足夠多的數量監控整片空域,儲備的十五公斤材料根本不夠。
看著太空中時不時的就有小行星受到引力牽引偏離軌道,逐漸向著行星墜落,這若是沒有構建出太空監控網,直接下去勘探挖礦風險確實太大了些。
微微的思考了下,卻是直接取出了小服務器,開始對現有的這種無人機設計圖進行修改。
主要是刪減一些不必要的功能,盡可能的縮小體積減少材料損耗。
比如那強悍的激光脈沖武器,以及力場盾都可以取消,還有既然取消了這兩個能耗大戶,那么微型核聚變反應堆也可以取消,直接永超導能量回路儲能。
這三種功能最是損耗超級材料,這么一取消,卻是直接節約了90%以上的高級材料。
然后就是既然占體積比較大的核反應堆以及激光脈沖武器都取消了,體積當然可以大幅度縮小,隨之離子推進器也可以大幅度縮小,更進一步的節約了材料……
經過一系列的功能刪減削弱后,體積直接從原來的將近30公分,減到了9公分左右,所需的超級材料也從原來的將近一公斤,直接縮減到了20克。
當然依然擁有埃德曼金屬外殼,另外雷達探查功能還有所增強,雖然用的是超導能量回路作為超級天池,本身續航能力只能維持一天。
不過這裝置卻可以助感應符文陣,進行遠距離的能量傳送,直接由飛船上的大型核聚變能源中心進行遠距離供能……
當然這東西要說完全么有戰斗力其實也不對,實際上那高效的離子推進器,在大氣層內足可以把這小東西提升到三倍以上的音速,以埃德曼金屬做的殼子,將近一公斤的質量撞向目標威力還是相當可觀的。
至于在外太空,甚至可以把這東西的速度推升到掛樹1%以上,若是以這種速度撞到敵人,威力會非常恐怖,若是沒及時開啟力場護盾,超級戰艦也會被擊穿。
……
不到一天時間就完成了這極度弱化的無人機設計,數據直接傳送到分子組裝設備服務器,隨之取出了一公斤珍貴的高級材料添加到設備的材料盒內,按下了啟動程序。
極為復雜的設備頓時開始運作起來,周不凡也是習慣性的坐了下來,展開神識仔細的觀察著這套設備生產過程,嘗試著以精神力場模擬那極為復雜的能量場控制分子元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