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易十六的個人辦公室中,黃洛風開始講述平息叛亂的策略。
為了防止計劃被泄露,他只讓瑞士衛隊隊長埃伯恩和少數幾名官員參與討論。
“首先,第一要務是保證巴士底獄不被攻破。先派些人混入暴動人群,密切監視,一有動向立刻報告。如果情況危急,馬上調集軍隊前去支援。”
“如果可以的話,我不想我的子民流血。”路易十六說道。
“我也不想,陛下。但有時候,流血是不可避免的,總比您和您的家人流血要好吧。”黃洛風冷冷地直視著國王的眼睛,“請原諒我的冒犯,我曾在啟示中看到一個可怕的場景,當暴民成功占領巴黎,三色的旗幟升起,王的權柄將與斷頭臺的斬刀一同落下。”
后者輕微地哆嗦了一下,避開了黃洛風的目光。
“如果采取嚴酷的軍事鎮壓,恐怕會激起更大民憤,到那時又該怎么辦?”埃伯恩質疑道,“難道要讓巴黎尸骨成山、血流成河?”
“民憤不可怕,我們只要做好輿論引導,民眾就會成為我們最有力的武器。其實這次動亂,正是您的一個機會啊,陛下。”黃洛風回答道。
“機會?”路易十六一臉困惑。
“讓我們回到問題的根源,為什么人民要造反?自然是因為他們不滿意了。最開始是不同意增稅,到后來又是為了獲得更公平的權利,而您增稅的原因則是因為國庫空虛。”
國王嘆了一口氣,點頭道:“沒錯,如果不是國家財政遇到了巨大困難,我也不想增稅。”
“我知道,您之前也曾嘗試過經濟改革,但是因為貴族和教士勢力的阻礙失敗了。這次巴黎人民的暴動是危機,但也是一個變革的契機。”黃洛風壓低聲音,語氣變得神秘起來。
路易十六曾多次試圖改革,試圖取消特權和奴役,給人民相應的權利。然而面對強勢的貴族和教士階級,他無力撼動任何一方,本身軟弱的性格注定了改革以失敗告終。
“我們可以派人到處散播言論,說國王也想進行改革為人民謀福祉,但是由于貴族和教士千方百計的阻撓,導致您的改革一再失敗。”
頓了頓,黃洛風接著說明道:“陛下只需列出阻礙改革的重點人物,接著讓潛伏在暴民中的人稍加引導,憤怒的民眾就會替陛下碾碎他們。”
“等到障礙掃清后,您再順勢推出改革,這樣不僅能平息民憤,成為民心所向的賢王,還可以名正言順地鏟除與陛下作對的勢力,將權力收回手中,可謂一舉多得。”說到這,英俊的東方先知嘴角露出了微笑,“您說,是不是機遇呢?”
室內一時鴉雀無聲,路易十六環顧身邊的官員,后者均點頭稱贊,認為是絕好的計策。
看見眼前這群人都被自己的計策唬住,黃洛風頗感得意,哼哼,玩手段,我們天朝上國可是祖宗,給你們見識下什么叫做“輿論劍法”,什么叫做“上兵伐謀,首攻其心”。
同一時間,叛亂群眾不知從哪拉來了一門大炮,攻勢再次發動了,他們以為擁有攻城利器就可以攻占巴士底獄。
但這回與歷史不同,負責鎮守的士兵門選擇了全力反擊,霎時間彈如雨下,十五門大炮炮聲轟鳴。
圍攻群眾沒有想到迎接他們的會是如此猛烈的炮彈洗禮,面對正規軍的火槍大炮,武器簡陋的叛亂群眾毫無反抗之力。
沖上去的人像被割的麥子一樣,一片一片倒下,直到攻勢潰敗,四散而逃。
叛亂群眾不得不放棄進攻,帶著傷患撤離了巴士底獄,留下了滿地的尸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