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克斯長舒一口氣,心里的一塊大石頭落地。接下來要解決的就是如何建造的工程學問題,這包括原料(采集與準備)、工具(的精度強度能力)升級、整個工程的安全實施。天人就在隔壁,山河社稷號的恢復施工是一項巨大的工程,無論如何也是瞞不住的。如果天天頂著裂解射線的炮火,這項工作永遠無法完成。
機械和電子設備的制造需要各種元素,這就需要去采集和冶煉。“膜對撞機”目前不在艾瑞克斯的掌握里,這就無法憑空產生物質。大規模使用元粒體科技為核心的原子冶煉,這一點暫時也無法實現。艾瑞克斯有了設計圖和制造流程,現在缺少的是一個安全收集材料并制造的環境。
“如果能先把護盾造出來,那就好辦了!”艾瑞克斯列出目前首要的問題。“材料收集需要堆積場和冶煉廠,制造車間也需要一定規模體積,之后還要裝下核心艙以及手邊所有的制造設備,并且為一部膜對撞機預留空間。再加上移動方面的需求,那么我至少需要一艘超大型星艦。”
以一個星艦專家的視角出發,這艘星艦若是球形的話,最好能有三公里的直徑,其他形狀的話越唱越好。這就產生了一個死循環:不被發現才能安全造艦,最小的建造場體積也會被發現。雖然可以造出更小的星艦,采取逐漸擴建、循環增大規模的方法,但就要面臨另一個風險:一旦被天人發現,所謂的循序漸進和循環擴張就會被打斷,整個計劃功虧一簣。
“如果在其他時候倒也不是不能試試,但現在天人非常緊張,剛剛進行了一大波造艦擴張行動,手頭的兵力充足。而且看他們封鎖引力屏障的態勢,各種掃描器一定沒閑著。這……”
目前來說,只有引力屏障才能夠不讓掃描系統窺視星艦的信息,而引力屏障發生器本身就需要大體積的動力源和同級別的控制設備。“第一步不好邁啊!有什么不怕星艦掃描的星艦嗎?”
對自己的提問突然啟發了艾瑞克斯,或許還真有這種東西。準確地說不是東西,而是生物,生物體星艦在成長的過程中是可以避開絕大多數星艦掃描儀的。
三公里直徑,對于一個規則的人造物體來說,那是非常巨大的。而對于一個生物群落的占據空間呢?這只是一個微型群落。不同于人造星艦,生物星艦不需要一點點堆積零件或進行拼裝,只需要事先準備好充當原材料的營養液,調配好生物組織器官的基底樣本,然后讓它自己生長就好。就算完工后還是會被當做星艦掃描出來,但是它在準備以及生長的過程中,沒有任何“星艦”的信號。
環境掃描器總會注意到一大堆原材料、礦物和零件的堆積,不會去注意地下一堆生物信號的。營養液可以滲透到土壤里,礦石可以作為生物星艦的磨牙棒,而且最關鍵的是:山河社稷號有息壤球和足夠強大的生物調配科技,艾瑞克斯的腦子里有很多生物星艦的完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