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探測和計算的深入,艾瑞克斯發現整個天土大陸引力屏障的“根源”就在側面,也就是這些異常區。所有的屏障都有一個產生、投射、連接的過程,天土最大的兩個平面并沒有引力屏障發射器,目前來看,發射器在側面異常區域的可能性最大,甚至這幾個側面本身就是發射器,這也是星艦的引力屏障能夠保護自身不受影響的原因。但是進入異常區,就像是走進火山正在噴發的山口,是一場硬碰硬的較量,極端考驗星艦自身引力屏障的強度。
“力大皮厚號”星艦在三天后完工,艾瑞克斯在這72小時里不眠不休,一直嘗試建立異常區的時空理論模型。這一次不管是核心艙的系統、人工智能研究員,或者是大圣,全都幫不上忙,只能為他加油鼓勁。但是加油鼓勁不能確保成功,艾瑞克斯發現自己的計算一直在兜圈子,就像是異常區本身,看似在前進但終點也在后退。他有了一種感覺,自己一個人的算力加時間很可能是不夠的,靈感和突破需要的積累不能單靠他自己完成。目前看來,只有嘗試一下工程學,用力大皮厚號硬闖異常區,看看是不是能大力出奇跡。
人類不會計算離心力的時候,也沒影響揮動棒子敲死獵物;不會理論不代表就會失敗。
力大皮厚號形似一個巨大的板磚,緩緩離開魚龍的嘴巴,義無反顧地駛向異常區。它的速度并不快,為的是更好收集數據。在它身后是一連串足有三百個小型探測器,它們作為對比實驗組緊緊跟著力大皮厚號。這些探測器有一部分也安裝了引力屏障,還有些具備雙層護盾,以避免引力屏障破裂后被直接撕碎——挪移總比被撕碎好。所有的護盾都可以重置,引力屏障也能再次啟動,這也是一種需要試驗來確定效果的方案。力大皮厚號也有同樣的設置,艾瑞克斯對它寄予厚望。
實驗數據很快就發送回來,一切都比較符合艾瑞克斯的預期。對照組的小探測器發生各種各樣的情況,不過力大皮厚號巋然不動,到目前為止保持穩定。當然,它發出的信號會在返程途中遭遇空間和時間改變,因此接收時也會產生亂序現象。不過目前的亂序程度遠低于對照組,這是因為力大皮厚號被強迫改變的幅度一直是零。
這種穩定性的代價就是引力屏障的高能耗。所有回傳數據中都有能耗情況,看著那個數值不斷增加,艾瑞克斯的心就往下沉。好在增加的幅度在降低,而且最終穩定住了,沒有超過力大皮厚號的承受能力。
“總算有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