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不是說你可以自己決定這件事嗎?好吧,我知道你是在照顧我的想法,其實你不用這么謹小慎微,不就是一顆衛星嘛!”艾瑞克斯在控制臺上點點,聯系達酈,向她確認巖晶蟲衛星的方案是否可行。在得到肯定的答復后,艾瑞克斯便正式開始了這個進程。
魚龍趁機舒展身體,將盤卷多時的龐大與震撼重新展示在眾人面前。它隨后開始提升軌道,從空間站的中軌提升至衛星的預設高軌。雖然巖晶蟲衛星的質量不會太大,實際上更接近與小行星而不是衛星,但軌道高一些,對貍星的潮汐、氣候的影響就會相對小一些。
此時,貍星空間管理部門向艾瑞克斯發來問詢,自成生物人那邊也顯得非常緊張。艾瑞克斯對他們回了條“不用擔心,好好看戲”的信息,就沒有進一步解釋。曉曉與貍星委員會的談判內容僅有少數人知道,空間管理部門很可能完全不知情。
“喔……曉曉,你把新衛星的軌道參數報給空間管理部吧,有可能會影響高軌飛行以及曲速航道。當然,真要撞上去,純粹是太笨,或者不懷好意。它對空間的影響比過渡區的空港還要小……嗯,我怎么有點話癆?”
很有可能是之前忙碌半天,關于維度、空間和引力的研究并沒有多少進展,這才讓艾瑞克斯的話多了一點。發現這個問題后,艾瑞克斯就專注起來,更加精細地控制魚龍的軌道速度和姿態。
制造巖晶蟲衛星需要分三步走:創造衛星本體,創造生命基礎要素,改造衛星來創造巖晶蟲的特殊生存環境。不管是一顆小型衛星——或者說大體積小行星——產生高溫高壓熔巖地層是不自然的,質量和密度不到,也沒有恒星爆炸的殘骸核心,星球就只可能是冷的。正因為這種不自然,息壤球才必須使用多顆來進行人工干預。
魚龍張開嘴巴,吐出息壤球,用爪子捏著將它送入預定軌道。與此同時,在息壤球激活爆發的同時,魚龍開始向息壤球噴吐巖石物質。通過膜對撞機源源不斷產生的物質聚集到息壤球周圍,被息壤球激活時的環境改變力量所應用,不斷聚集成為新的星球。這顆星球因為劇烈的物質撞擊和自旋運動而獲得能量,其不穩定的表面正是小型火山與熔巖河流的溫床。如果沒有外力影響,這種熱烈的局面維持不了太久,哪怕是不斷進行熱輻射,它也會在宇宙環境中迅速降溫,成為一顆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丑陋小星球。
第二顆息壤球發射出去,撞擊小星球并激活,一股土黃色的能量波濤席卷了整個星球表面。此時,在環境掃描儀器,小星球有了生物活動的反應。最基本的生命要素與巖漿環境緊密聯系在一起,成為巖晶蟲的種子。同時巖晶蟲生存環境所需要的晶體、礦物以及一些微生物,也都在這次息壤球活動過程中產生。
第三顆息壤球發射出去,伴隨著魚龍的第二波物質噴吐。熔巖環境和生命種子被覆蓋起來,新的大氣層、地表環境和保護性的磁場隨之建立,一顆小行星初見端倪。噴吐結束,小星球的地震活動迅速降低,魚龍便降落到小行星上,一邊為它做最后的軌道調整,一邊釋放出兵馬俑機器人進行建設。
質量和壓力可以為星球內部提供熱量,人造的方法也可以。艾瑞克斯讓這顆小衛星的表面土壤富含氦三,這是非常便于利用的核聚變原料,也符合貍星目前科技的發展水平。他出手在星球表面建立“簡單”的核聚變熱站,向星球核心輸送能量。同時,一個強大的引力場發生器也開始布置,集中作用于星球地下中間地段,保證巖晶蟲處于自己熟悉的生存環境中。這些設備的技術難度都在貍星人可以自己解決的范圍內,只是建造工藝、建造規模要更大一些。以后就算艾瑞克斯再也不回來,貍星人也可以自己維護、修理或者建造新的設備,讓這里不斷運行下去。
“這里有一個內部環境監測站,還有一個利用牽引光束的捕撈平臺,系統都采用復合進化人標準兼容協議,所有設計圖和資料都在系統里面存著,完全可查。”艾瑞克斯對曉曉說道:“地下的壓力太大,溫度也比較高,那里的環境不適合貍星人下去。自成生物人的身體或許有足夠強度,但是……沒必要讓他們摻和,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