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世界倉,他調閱星艦資料庫,把前段時間輸入的“誅先”系列艦的設計模擬出來。他不需要對每一個零件都研究透徹,太浪費時間,他有省力的辦法。
“索引,將這個設計圖與山河社稷、造化道途進行對比,完全相同的組件全部去掉,然后將裝飾性的東西也去掉,將剩下的高亮顯示出來。”
誅先艦,重要的是它能夠執行而其他星艦做不到的那部分功能:毀滅世界。經過一番過濾,艾瑞克斯看到了這一功能的核心部分,以此為主線對星艦進行研究。這一部分,不到星艦整體的15%,如果把動力和運維系統去掉,只關注武器系統中新的部分,也就只剩下5%。
從一個小細胞出發,如何毀滅身體?只有引發連鎖反應才行。相比于人體,宇宙太過廣闊,空間上的距離是一切活動的阻礙,包括毀滅活動。
“嗯……嗯?嗯。”艾瑞克斯根據設計文檔分析它的工作原理。毀滅宇宙的武器要克服宇宙的空間大尺度難題,因此一切的基礎就在于空間。一個小細胞發起的攻擊,要在它的影響結束前,能夠積累起足夠高的連鎖反應,然后才能保持繼續擴展的勢頭。而空間正是艾瑞克斯最熟悉的知識領域,技術積累和工程實踐也不缺,因此研究起來并沒發現有多少障礙。
一開始,艾瑞克斯覺得整個設備很有道理、非常巧妙。它的根本原理非常直白,剩下的就是想盡各種辦法將它實現。能用設計的用設計,能用材料的用材料,怎么取巧怎么來。反正宇宙只需要毀滅一次,這個武器也是一次性的,它不計成本、不考慮量化生產和重復使用,只要一錘子買賣就行。雖然給人一種東拼西湊的感覺,但它總能在理論支持的范圍內將各個部件耦合起來。
“這東西試驗過嗎?”艾瑞克斯撓撓頭。
這東西顯然沒法試驗,所以能不能用來真不好說。艾瑞克斯手中有兩艘“誅先”系列艦,也就有兩套設計圖,同樣目的的武器居然還存在差異,仿佛是用手工隨性敲打出來的。雖說有些特殊材料非常罕見,但那只能對采礦型文明說說,白洞基地加上打印能力,什么材料造不出來?從邏輯上講,根本沒必要為同一套宇宙毀滅理論而設計兩個方案,然后造兩個不同的東西。
艾瑞克斯突然對這個裝備的有效性產生了疑問,便立刻掉回頭去,重新審視。這一次,他放下對地球·環盟技術的敬畏,拾起他的時空統一理論,以他對特異點的觀察心得為基礎,批判性的進行研究。
之前,他用了十三個小時就完成了研究。再來一次,他反而用了整整十三天,然后得出了新的評價:“理論精妙,但可能不總是能用,需要實際做做實驗。”
顯然不能拿當前的宇宙做實驗,但時空球里的高維環境完全可以一用。三維宇宙,放在九維環境里,那就是三個維度用來試驗,三個維度用來觀察,三個維度用來當做冗余。這樣的模擬無法完全還原宇宙的真實情況,但好處是可以進行無數次。
“毀滅吧,趕緊的,到底行不行啊……”
時空球一直在進行維度對撞試驗,現在多了一個“在維度對裝之前毀滅三維宇宙”的試驗項。毀來毀去,艾瑞克斯進行了七萬多次試驗,里面沒有一次能把三維宇宙毀掉的,絕大多數只能進行到7%左右,連鎖反應就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