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藤井方圓的記憶中,現在的島國比起穿越前80年代的那個島國差不多,而文化方面還要更強。
此時此刻,經濟上,島國現在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
島國產品在全世界都是暢銷貨,便宜耐用質量好就是島國產品給世界的印象。
而在文化輸出上,無論電影、電視劇、動畫、漫畫、綜藝、歌曲等等都是打遍東南亞無敵手。
可以說整個東南亞除了華夏東方之珠的武俠文化和內地的華夏文化之外,整個東南亞都抄著島國的東西。
別看方圓所在的21世紀后韓流和內地綜藝真人秀或者整人節目怎么樣怎么樣,其實大多都是抄襲著島國綜藝,玩人家玩剩下的。
而如果21世紀的人有興趣去查查的話,會“驚喜”的發現80年代的日本歌曲養活了一半的東方之珠和寶島歌星,這些人的歌曲相當一部分原作者是寫的島國名字。
而這個世界因為華夏和島國的關系正處于蜜月期,島國對正急需投資的華夏大力投資,而華夏政府也投桃報李的給予了島國文化比較正面的宣傳,放開了部分文化限制,而漫畫和動畫就是其中之一。
華夏的文化市場十分龐大,而自身的娛樂圈,綜藝節目,漫畫和動畫等各方面因為各種各樣的客觀主觀因素卻比較薄弱。
因此在對陣正是人生巔峰,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輸出,可以說除了希望美利堅之外全世界都沒有對手的島國,一下子落于絕對下風,
因為有了華夏這個大市場,讓島國的動漫行業業績暴漲,四大漫畫周刊經過翻譯校對以及審查印刷后,比本土要稍慢那么兩周,但是并沒有阻止到華夏內地對于島國漫畫的鐘愛,而他們的海外銷量也有了飛躍式的突破,短短半年時間四大漫畫周刊竟然就有了百萬銷量!
這時候的日本漫畫家,因為作品經常可以作為文化輸出到國外,加上島國對于文化人特有的尊重傳統,因此地位相當高,許多人見了都要尊稱一聲“老師”。
而漫畫家收入也是高得嚇人,這些年正是漫畫界蒸蒸日上的黃金時期,間接或者直接從事這個行業的多不勝數。
而作為行業核心的漫畫家自身地位永遠是以作品來衡量。
四大漫畫周刊除了本刊外,每一家還有作為培養的一本漫畫分刊,這些分刊以短篇作品為主,一次能有大概三十個作品連載。
而能在這些漫畫分刊和漫畫本刊連載的人,才能被稱為入門漫畫家。
如果手頭上有一部能在四大漫畫周刊年入千萬的作品,那么就能稱為精品漫畫家。
能在四大漫畫周刊連載連載一本暢銷年入億元以上的作品,則能被稱呼為四大漫畫周刊中的核心漫畫家。
能有一本年入十億元以上的暢銷作品,則能稱之為大漫畫家。
而那種在四大漫畫周刊上有過數本暢銷作品,各種游戲、改編成動畫、手辦、真人劇場等各種版權加起來的老大漫畫家,年收入甚至能達到百億級別,這種則已經是被稱之為半神級別的了!
只是半神級別這么多年就出現過一個,還是島國近代漫畫的創始人。
雖然計算單位是島元,但是也是非常夸張了,現在的島元可不是被美利堅割韭菜之后不值錢的島元,購買力是相當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