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愿意輕易相信一個陌生人,四大漫畫周刊的編輯每一個都不是行業新丁,知道一個漫畫家想要成功是多么艱難的事。
數以萬計的人從小學二、三年級就因為自己或者家庭的緣故,立志成為漫畫家。
這些人在成長的歲月中,可能早就練好了作畫技術,看過不少知名漫畫家的作品。
他們的看漫畫和普通人的看漫畫不一樣,不單單看情節,還看漫畫家們的分鏡,對白位置,線條等等。
甚至一些拔尖的天才還畫過不少作品送給編輯觀看或者參與一些鼓勵動漫新人的評獎,有了點成績后登門拜師求學什么的。
而這些都是他們的從業足跡,也是行業內的資歷。
方圓雖然對自己(金手指)有信心,但是對對方的眼力沒啥信心。
他也想過就算自己拿著龍珠去JUMP編輯部投稿,對方也很大概率會因為年齡和資歷對自己不信任。
理由很現實,編輯不是神。
如果能夠百分百確定哪一部作品可以大賣,那漫畫周刊早就沒有什么因為成績不好而被淘汰的作品了,全部都是神作,部部都大賣。
或者更現實一點,有這樣能保證作品受歡迎的能力,還干啥編輯啊?
自己下場去畫不更好?
何必受這些沒出名時勞心勞力,出名了催稿要死要活的漫畫家的氣。
jump和其它三大漫畫周刊在改革之后每一冊后面都會有讀者調查表,有漫畫本身的,有角色的,還有一些評比。
而收回來的讀者問卷是怎么樣的呢?
一半是罵人的。
是不是很驚喜?
這些回寄回來的大多都是大罵某某作品是煞筆,作者也是煞筆,讓這樣的煞筆連載的編輯更是煞筆。
當然另外一半就是集中夸獎某些作品,一般都是前五的作品。
至于中間不上不下的作品,關注度就基本沒有了。
因此編輯挑選作品除了看畫工,看分鏡水平之外,對于內容也是跟賭一樣,靠運氣。
說不定自己自己本來看好的撲街撲到姥姥家,不看好的卻一飛沖天成了國民大熱。
當然,就算是靠運氣,那也肯定是選擇籌碼比較大的一方。
自己其實除了作品,并沒有什么其它方面的優勢。
所以在剛才看見大屋悠馬在看龍珠的時候看得那么入神,藤井方圓本來有點忐忑的心開始慢慢放下心來。
現在看來,自己的運氣到了?
大屋悠馬點了點頭,但是又搖了搖頭。
這是什么意思?
方圓覺得自己悟性太低,不明白對方到底是幾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