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周教練約到了與EDG的訓練賽。
中間沒費太大功夫,對方幾乎是想也沒想就痛快地答應了。
時間約定在第二天的下午。
周教練拿著本子,一邊記錄雙方的陣容,一邊對照EDG之前在常規賽和季后賽的各項數據作對比分析。
基本上,他們的BAN人和選人跟之前沒太大變化,上路讓Mouse拿像塞恩、奧恩或波比等這樣的能開團或偏保護型的坦克型角色來做團隊抗壓,中路拿辛德拉或妖姬這樣強調對線且能在中期帶動節奏的英雄,或者是選出加里奧、馬爾扎哈和冰女等這樣偏功能性的中單,打四保一體系。
但萬變不離其宗,每一盤基本都是以下路為核心點,讓Deft吃了非常多資源,裝備快速發育成型,接管中后期的團戰。
當然,Deft的凱瑞能力確實很強,在常規賽和季后賽階段,EDG靠著這樣的打法一路連勝,在聯賽里鮮有敵手。
訓練賽結束。
結果雙方互有勝負,但EDG贏得局還是要多一些。
跟排位不同,這樣的訓練賽比較接近正式比賽,隊員的專注度非常集中,所以耗費的精力也很多。
打了一下午,結束后,大家都很累,長舒一口氣,坐在電競椅上休息,一邊順帶討論一些問題。
“哇!跟EDG他們打訓練賽是真的累,好難玩啊!”郝仁嘆道。
秦天羽揉了揉腦袋:“誰說不是呢?對線什么的都還好,玩著玩著節奏就被拖到他們那邊去了......打得有點難受。”
這也是LPL其他戰隊跟EDG打比賽的普遍感受。
向宇軒開口道:“我們陣容選得不好,容易被對面牽著走。”
韓鑫贊同:“是啊,開團點不夠,每次想打也留不太住人......總感覺選人就選得有些不太得勁兒。”
由于林翰大部分時候選的都是一些偏凱瑞型的角色,所以相當于比對面少了一個開團點。
這樣一來,就只能在中野輔身上想辦法。
在選人上,SSR他們既要優先考慮對線,又要兼顧陣容搭配,本身就很難做。
然而,每次林翰他們想配合陣容拿英雄的時候,總會遭到對方的針對。
要不就是被對面先搶,要不就是被BAN掉。
在整體BP上,要輸給對面許多。
“唉......怪我了,BP工作做得沒他們到位。”周教練慚愧道。
林翰勸慰他說:“這也沒辦法,他們有教練團隊,你一個人怎么比得過對面?再說,BP又不是教練你一個人的任務,應該是要我們一起想辦法的。”
這是林翰一直以來的觀點。
教練在做BP工作時,大多數時候都是依靠著數據和自己的觀點來分析陣容和布置戰術,的確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客觀性,但畢竟教練不是在場上打比賽的選手,光靠他一個人來決定整個BP顯然不夠。
因為選手才是賽場上最直觀能感受比賽節奏的人,該拿什么樣的英雄如何去打對線,哪個時間點該去做什么樣的事情等等,這些東西歸根結底是要交由選手自己來判斷。
戰術是死的,人是活的,比賽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變化,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變數。
一名合格的職業選手,不能一味地只聽從教練的安排,必須要有自己的想法,根據自己的游戲理解來把握有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以此來做出不同的應對。
在BP上,也是如此。
BAN人和拿人的時候,教練需要做的不是獨斷專行,而是提供參考建議,再由選手們自己去思考,通過雙方之間的商量討論,最后統一意見,一致做出決定。
兩者之間,相輔相成,需要交流和反饋。
這也是他們戰隊一直以來的做法。
其實,大部分戰隊也都是這樣做,教練沒有絕對的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