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莒國公含恨的一天從皇帝給唐老四的訂單開始了。
在唐儉的心里,不存在“出來混總要還”這種想法,唯一能夠解釋的,是今天的老黃歷上絕對寫著:不宜出行!
與老爹一整天的心中不快不一樣,李靖和老太監送去的兩個訂單讓唐老四眉開眼笑。
一個月三百一十貫,一年就是三千六百貫,這筆收益不小了。
大安坊內三百一十個工人,一個月的工資才多少,不到五十貫!
成本才多少?也就一百五十貫左右。
也就是說,毛收入就有一百貫。
最主要的是,銷路什么的完全不需要考慮了啊!
十六衛、浣衣局能采用,那說明是真的好,當時在太極殿的文武百官,不會來下訂單?
不用懷疑,以大臣們的鼻子靈敏度和尿性,要是你身上的衣服沒有肥皂味。
呵呵!
“你居然還用皂角這種淘汰了的垃圾貨?”
被鄙視的眼神,自己體會一下吧!
------
且說大安坊丙四號院,東家唐老四同檢校總管王玄策分享完訂單成果之后,立馬宣布了工坊的第二件大事。
即日起,抽調這些日子表現最好的三十人進入第二區域薪水翻倍,作坊的第二個區域開始正式投產。
在余下工人的羨慕之中,三十個平日里干活老實本分的工人被引入第二層作坊。
開工之前,唐老四和王玄策對這三十個工人宣布了極其嚴苛的保密條例。與之肥皂不同,作坊第二層是暴利的存在。
為了保守好秘密,唐老四還專門叫了一個讀書人負責這三十個人的工作。這可不是小題大做,任何一個工人嘴巴不嚴導致工藝泄露,都會對唐老四造成巨大的損失。
工人們倒是沒人心生退意,畢竟離開這里,哪里能找到一個月就能掙到四十斗糙米的工作?花去半個時辰解讀和簽訂保密條例后,工坊的第二層終于正式啟動。
也無怪唐老四如此謹慎,因為目前工坊第二層的工藝實在太簡單了。
將采購來的低價黃酒倒入鍋里,蓋好鍋蓋,然后用布將所有縫隙填滿之后就開始生火。
鍋里的黃酒慢慢升溫最后沸騰,唐老四立馬命令滅火。等待鍋里的酒水完全冷卻,又再次升溫至沸騰。
這樣反反復復五次之后,一鍋黃酒棄之不用,那些通過鍋蓋冷凝后從竹管子里流出。
冷卻之后放到第二個鍋里再次蒸餾六次,最后流出來的液體再度蒸餾九次。
這樣經過十八次蒸餾出來的液體,讓整個第二層作坊被酒香充斥。
酒香很濃,但是靡費卻是很大。五大鍋黃酒,最后蒸餾出來的不足半口鍋。
顯然,轉化率很低。
這讓唐老四不得不想到:要是有溫度計就好了!火候控制在七十五度到八十度,兩次蒸餾就能成型,轉化率肯定會高很多。
不要懷疑,這是唐老四腦子里那垃圾系統留下的知識。
顯然,溫度計這個東西,短時間沒辦法造出來。
罷了,甩了甩頭,被酒精味熏得有些醉意的唐老四決定還是早點收購些蜀黍吧!
第一批成型的小半鍋酒液,唐老四沒有品嘗,他怕自己一口下去就不省人事,也覺得以自己的酒量估計是嘗不出度數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