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醫院算是一下子火了,可長安城的其他郎中們就慘了!
開了藥鋪,窮人不來治病,富人不來相請,這日子還怎么過下去?
飯碗都沒有了!
怎么辦?
還能怎么辦?只能捏著鼻子跑去同濟醫院看看能不能求個職,一家老小總要吃飯不是?
可哪有那么好的事兒?
請你的時候你舍不得飯碗不想來,現在吃不起飯了,就來同濟醫院?
唐河上、孫思邈和劉剛對那些上門求職的郎中進行一一甄別,沒有醫德的不要,昧著良心收黑心錢的不要,醫術不過關的也不要。
長安城里得多少郎中?
即便是這樣的甄別,被同濟醫院留下來的郎中也有兩百多個!
同濟醫院暫時是容納不下的,唐河上正好抽了調了年輕的看上去還能接受新知識的郎中前往醫學院學習,剩下的自然按照分科分配到了各個最先進入同濟醫院的郎中門下。
最先進入同濟醫院的郎中們一下子水漲船高,就連輩分最小的徒孫小劉同志都成了科室副主任了。當然,介于同濟醫院現在的郎中配置,小劉主任只能擔任導醫副主任。
而醫院也終于不用再排班輪流做導醫了。
一個月,一晃而過,同濟醫院在月底的扎帳里果然還形成了賬務均衡。不,準確的說還略有盈余。
唐河上將所有的盈余作為員工福利發放給了每一個醫務人員。
于此同時,禹門口大橋的橋墩澆灌已經接近尾聲,王玄策在河東的道路修筑也正在快速推進。
海軍也已經在荊州城外的長江水道上折騰了好多個來回,當然也吐了多少個來回。
除了來氏兄弟和來自嶺南的馮家兄弟,幾乎人人都將胃里的苦水吐了個通透,哦,還有劉仁軌沒有吐,這位海軍參謀長在登州呆了那么久,也算是見過大風大浪的人呢!
長安學院里,孩子們的學習蒸蒸日上,教習們也已經接受了女教習的事情。
這件事情上,接受得最徹底的是快三十歲的老光棍馬賓王和十六歲的小光棍李義府。二人平康坊也不去了,每天除了日常管理和課業,就是給某兩個女官擰開水啊,打飯啊,各種殷勤。
某兩位原本能夠提筆書寫好多個時辰的女官也樂得做一個開水壺都提不起的小女子,畢竟已經離開皇宮了不再可能成為皇帝的女人了,還不能找個男人過下半生?沒見著咱們女教習主任楊妃娘娘和副主任紅俠姐姐都對此沒有任何意見么。
說起這些女官,不得不說,皇宮里又放了一批宮女女官出宮。這已經是第五批了,人數不多,三四百人。
朝堂上,對李二陛下這種致力于增加大唐人口的舉措自然是高呼圣明!
不過,今日,朝堂上議論的不是這件事兒,而是禮部尚書戴胄的奏報。
戴胄奏道:“啟稟陛下,截止今日,禮部已經收到一百零八個屬國國書,這些下國使臣大部分已經進入大唐國界,預計在十一月底他們就能抵達長安,進貢。同時,已經收到真蠟更西二十多國的內附請求,這些國家的使臣也在前來的長安的路上。陛下‘天可汗’實乃實至名歸!”
禮部嘛,自然是搞搞外交然后歌功頌德!這大半年下來戴胄終于算得上輕車熟路了。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陛下萬福,大唐萬福!”
戴胄的奏報,點燃了朝會上的歌功頌德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