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選擇也就很簡單了,就和第一代保齡侯也就是他們的祖父那般,讓同一輩的史家嫡系子弟,圍繞在榮國府崛起之人身邊。
在榮國府崛起的同時,史家也跟著一同興盛!
然后,他們最看重的嫡子史澤和史海,就被送到了賈氏族學,打算先培養這一輩的感情再說。
至于直接送到賈琮主持的書社,想想就不太現實。
一來書社是個比較封閉的圈子,想要進入都得賈琮首肯才成.怎么樣說史家雙侯都是長輩,也是要面子的人,自然不可能低頭向一個將軍府庶子求情,還要不要臉啦?
另一方面,也是抱了某些不怎么靠譜的幻想。
經過調查可知,賈琮真是一個‘教育大家’,賈氏族學之前一幫不堪學生,都經過兩年多時間全部成才。
他們兩個看中的后輩,也就是十五六歲,在科舉方面還可以挽救一下,也是抱了萬一的期望。
當然,史家和王家差不多,走的是比較純粹的將門之家路子。并非寧榮二府這般,在第二代就將武官的路子走到頂,為了避免出現不忍言之事,必須改走文官路子。
可是眼下天下承平,文官勢力抬頭,武將的路子可不好走,就算有能力也得苦熬資歷,還得背景扎實軍中人脈強大,才有可能走上高級武官行列。
若是不能掌握實權,就算后輩順利繼承爵位,甚至不降等襲爵,也就是一個空架子而已。
可要是看好的子弟在進入軍中之前,考上了童生甚至秀才的話,那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史家雙侯抱的就是這樣的期望,能成自然最好,就算不能成的話,也能和賈琮手下一幫人才打好關系。
只是史家雙侯絕對沒有想到,史澤和史海兩個長得五大三粗人高馬大的小子,一到賈氏族學就要當老大。
就算賈蕓和賈芳作為先生,可攝于史家雙侯的威勢,也不敢太過管束。
薛蟠自然不服氣啊,結果嚷嚷兩句就被狠狠教訓一通,鼻青臉腫的凄慘模樣,差點把薛姨媽氣得直接去史家討說法。
于是,第二天賈琮到了族學后,并沒有露個面就走,而是召集手下小弟等史家兩個小子過來。
賈琮往那一站,身后九個童生并排而立,還是很有威懾力的,就是趾高氣昂的史家兩個小子,初見之下都嚇了一跳。
“哈哈,琮三弟你這是想干什么?”
“想教訓你們哥倆,讓你們哥倆知道族學的規矩!”
“大言不慚,看你小子身子骨健壯,想來有把子力氣,那就直接拳腳說話吧,誰贏了誰就是老大,這樣直接!”
史家兩位小侯爺自信滿滿,盡管賈琮長得相當強壯,可他們比賈琮更加強壯,起碼都高了半個腦袋。
加上從小習武,戰斗力可不是街邊混混可比!
這一幕,引起了整個族學上下的圍觀,就連好不容易來學堂一次的鳳凰蛋,都帶著四個小廝興致勃勃站在內圈。
“你們不要打架,要是叫老爺知道,沒你們好果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