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慫恿林如海,做了一件相當得罪底層吏員的事情——設立糧站!
到了收稅時節,在賈琮的慫恿下,林如海都會以實踐為名,征調官學里的學生,還有一些主動配合的書院學生,分散到淮揚各處縣城下面的鄉鎮,直接設立接收稅糧的糧站。
與此同時,大量的走村竄鄉的貨郎,被官府組織起來集中培訓,第一時間散布整個淮揚鄉村,宣揚主動到糧站納糧的好處,鼓動村民主動前往糧站避免損失。
一時間,整個淮揚鄉村都震動了……
別小看只是設置糧站這么個小小舉措,卻是能叫鄉民避免受到稅吏還有村里村長一類的雙重盤剝。
大部分鄉農想明白了利弊之后,都主動老實前往糧站繳納稅糧,省去了官府底層吏員鄉村土豪的繼續盤剝,家里迅速有了余糧,手里也有了余錢。
至于那些想占便宜,不愿意主動到糧站納糧的村民,那就由眼睛都急紅了的稅吏主動上門催繳。
由于身邊有官學學生監督,這些稅吏不敢找其余主動去糧站納稅的村民麻煩,那就只有尋不老實的家伙狠宰了。
而且這些不愿主動納稅的家伙,基本都是村里土豪級別存在,以往他們的稅糧可都是由整個村子,或者整個宗族攤派的。
可這一次官府玩了糧站這套手段,基本杜絕了這些鄉村土豪糊弄村民或者族人替他們納糧的借口。
于是,原本這幫子和官府底層稅吏關系極好,早就勾結在一起的鄉村土豪倒了大霉。
沒辦法從廣大的村農那占油水,那就只能對不住以往這些朋友了,結果鬧出了不少亂子,甚至都出了幾條人命。
有些鄉村級別土豪確實吝嗇,寧愿舍棄性命也不想掏出一粒糧食。
那沒什么好說的,被整了只能怪自己活該,就算出了人命官府也不會理睬。
也是因此,經過了頭一年的動蕩,到了后兩年,整個淮揚甚至出現了一副‘大治’景象。
沒辦法,就是最貧困的村民手里都有了余糧和余財,加上賈琮暗中支使鼓搗的蒙學教育擴張計劃,使得整個淮揚最底層的農村子弟,都有了那么點子盼頭。
日子好過了,還能讀書認字,甚至學上一門手藝,只要不是真的懶惰到家,基本混個溫飽不成問題,整個社會的面貌不出現巨大改善才見鬼了。
可以說,除了上任第一年還有些磕磕絆絆之外,后兩年多時間,整個淮揚就是一副盛世繁華景象。
不管是上層權貴還是底層平民,都得到了不少好處,自然對林如海這個巡撫交口稱贊。
在這樣的情況下,用尋常的官場考評來評價林如海,甚至都有些不合適了。
要是再讓他坐上一任淮揚巡撫,以林如海的成績,指不定就能形成浩蕩大勢,直接推動其進入內閣,并且還能占據相當顯耀的位置。
不管是當今還是內閣一干大佬,顯然都沒有讓林如海迅速崛起,并且成為大慶王朝頂尖大佬的想法。
沒辦法之下,那就只能將林如海調離淮揚,至于后續的安排還沒風聲傳出,顯然不管是當今還是內閣大佬都頭疼不已。
像是林如海這等政績顯著之輩,若是不能妥善安置的話,朝廷的威信將受到極大影響,這是當今和內閣大佬們絕對難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