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互相顧慮之外,和親的確是起到了一定的用處。
說到匈奴,其真正的起源已經無據可考,不過總免不了草原上雜胡的身份。
而匈奴的崛起,實際上要得益于秦朝的覆滅。
始皇帝三十二年,蒙恬帥三十萬大軍北上,從匈奴手中收復了河南地。
這個河南地,指的是河套地區。
河套之地水草豐美,物產豐富,是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塞上江南的名號,可不是隨便吹的。
秦朝為了開發這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不但開發了大量的良田,修建了眾多的水利工程,還建造了許多的工坊,這其中就包括有冶煉工坊。
秦末天下大亂,曾經嚇的匈奴人匹馬不敢南渡的長城軍團,也在巨鹿被西楚霸王給坑了個干凈。
之后匈奴重新奪取了河南地,并且繳獲了當地大量的秦國洋落。
也正是憑借這些洋落,匈奴人才能在短時間內爆發出強大的戰斗力,先后擊敗了強大的東胡與月氏人。
后來那些秦國工匠死完了,洋落也用的差不多了,他們就開始南侵。
與大漢打了這么多年,對于硬骨頭的大漢感覺很是無奈。
因為大漢的戰斗精神非常頑強,無論勝負優劣就是要和匈奴人死磕到底。
這樣的硬骨頭,對比起西域那些軟骨頭的小國來說,當然是與大漢和親,然后去搶那些西域小國了。
而和親這種事情,一向以來的潛臺詞就是在說‘我這邊急需物資,快開互市。’
匈奴人除了牛羊肉不缺,馬匹不缺之外,什么東西都缺。
從貴人們享用的蜂蜜絲綢首飾高檔用具,到普通牧民不可或缺的茶葉,鹽,鐵器,糧食布匹等等一切。要么就是去搶,要么就是依靠互市來交易獲取。
搶的話,大漢跟你死戰到底,然后把能破壞的都破壞掉。
匈奴人就算是搶到了什么,也都是付出遠遠大于收獲。
所以說,他們之所以愿意和親,也不是為了漢室的公主,而是為了能夠有互市的機會。
畢竟人活著,總不能整天都是騎馬吃牛羊肉啊。
“這件事情,天子已經和我說過了。”
竇太后眼神不好,看不清楚汲黯,只能是向著模糊人影的方向開口說“這種軍國大事,別來問我這個老太婆。天子決定怎么做,那就聽天子的。”
話雖然是這么說出來的,可大家都知道,竇太后雖然沒有如同呂后那樣稱制,可對于權勢的看重,也并不弱多少。
她說的這些話,聽聽就行了,千萬別去相信。
而且汲黯清楚的知道,竇太后這么說的意思就是,天子之前已經和太后在這方面達成了統一意見。
想要通過竇太后給天子施壓,從而改變天子對待匈奴的態度,很明顯是失敗了。
實際上王霄能夠與竇太后達成統一意見,并不是很困難。
首先竇太后雖然是太皇太后,可她也是個女人。自然是對和親這種事情沒什么好感。
其次,王霄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意見,讓竇太后大為贊嘆。
因為王霄提議說“一直以來的和親,都是咱們大漢的公主嫁到匈奴去,為何不能反過來,讓匈奴的公主嫁到大漢來?”
到了竇太后這樣的地位,真心沒什么好追求的了。
她所想的,無非是身后之名與入了霸陵之后有沒有面目去見漢文帝劉恒。
若是和親能夠從大漢嫁公主去匈奴,變成匈奴嫁公主來大漢的話,對于她的名聲必然是有著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