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掃蕩了東甌和閩越,設立了閩中郡。
不過隨后南下嶺南的時候,卻是在山嶺之間被突襲,死傷無數連國尉屠睢都戰死了。
大為生氣的始皇帝,當即發動了第二次南征作戰。
這次是任囂和趙佗,帶著五十萬大軍南下嶺南橫掃了百越之地。后來趙佗就留在了那邊,建立了南越國。
東甌和閩越的戰斗力如何,從當年秦軍幾個月就掃平了他們就能看的出來。
現在與秦軍源出一脈的漢軍來了,他們同樣也是無法抵擋。
比當年環境更加惡劣的是,當年百越怎么說也是站在一條戰壕里。
而現在的話,東甌甚至是閩越之中的不少部落宗族,都在大勢之下選擇了站在大漢這邊。
漢軍來這里作戰,一方面的困難是在于不熟悉地形,到處都是密林山丘的容易迷路。現在有了帶路黨,這個困難自然就是迎刃而解。
還有一方面的困難則是補給不便,哪怕是卓王孫他們這些大商人們,動用渾身解數向前線運送物資也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因為這邊根本就沒有道路可言。
而此時當地人卻是拿出了他們儲備的糧食出售給漢軍,極大的緩解了漢軍的后勤壓力。
甚至還歡天喜地的拿著工錢,去幫漢軍修路搭橋,整頓河道。
沒有后勤問題還有帶路黨,戰場作戰實力占據絕對上風的衛青,很輕松的就一路推到了閩越國境內。
幾個月的功夫,曾經經常出兵侵略周邊,并兼鄰國。在不少地方修筑城邑認為自己有資格與大漢對抗的閩越國,就在內憂外患之下被徹底打崩盤。
回到閩越國的余善,眼看著大樹就要倒了。干脆聯合驚懼不已的宗族力量,一起動手宰了閩越王郢。然后再次作為使者,去向衛青投降。
衛青并非嗜殺之人,他接到的命令就是掃平閩越國。現在閩越干脆投降了,他自然也是選擇接受。
平定閩越之后,衛青再次拿出了一枚錦囊。
這是王霄讓他在掃平了閩越之后打開的錦囊。
“屯兵冶南(漳州)威懾南越,等待時機。”
三越之中的兩個已經被掃平,就只剩下了南越國。
一事不煩二主,王霄不想為了打南越國再南下出兵跑一趟。
而且今年出兵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南越國主趙佗就要死了。
趙佗姓趙,出身之地與大名鼎鼎的石家莊趙子龍一樣。
他是始皇帝麾下的將領,奉命與屠睢一起南征百越。
屠睢戰死之后,趙佗轉而成為了任囂的副將。
有人說趙佗當年只是一個普通的校尉,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如果只是一個普通校尉的話,是不可能在秦國滅亡,主帥任囂病死的情況下接手所有遺產的。
他從一開始,就是做的副帥。
也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身份地位名望實力,才能在秦滅之后封閉道路,獨占南海郡,之后還兼并了桂林郡與象郡,成為一個國土面積遼闊的龐然大物。
秦征百越,出兵五十萬之眾。
不過這五十萬人馬并非一股腦的全都涌入嶺南。
秦軍當年是分五路南下,其中一路十萬人駐守在結馀干之水(余干縣),真正進入嶺南的只有四十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