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妨。”
王霄擺擺手,示意他不用在意這件事情“反正以后也是要取消的。”
趙禹和董仲舒都楞了神,王霄說的以后要取消是個什么意思?
反正他們是不會去往取消收取口算方面去想的,因為換位思考一下,天子也舍不得每年數以億的收入啊。
這么一筆巨款,而且還是每年都有的,真的是太香了。
王霄并沒有為他們詳細解釋的意思,目光示意董仲舒‘你繼續。’
“少府令請看這個。”
董仲舒將之前王霄看過的報紙遞給了趙禹“這么大的紙張,一份就是足足六頁之多。單單是這么多的紙張錢,一月就得多少了。”
“可少府作坊之中的紙張生產越來越多,價格也是越來越低...”
這邊趙禹還在疑惑的時候,王霄已經接話說“更大的開銷是在于建設通往全國的運送渠道。”
“每個縣都要送到,而且還要盡快。雖然會有時間推移,可總不能當期的報紙,一兩年之后才送到當地。”
王霄這么一說,趙禹這兒就能理解了。
說起來每次數萬份的報紙好似很多,可實際上最多幾輛大車就能全部拖走。
但是很明顯,天子不想用慢吞吞的大車,那就只能是用近似于軍報的方式,讓訓練有素的信使快馬發送。
這樣的話,那成本可就高了。
信使們的開銷,馬匹的開銷,各地建立驛站的開銷等等,加起來那就是打不住的無底洞。
還好王霄說了一句‘發送的時候借用軍情傳遞驛站,只需擴建一番增加規模即可。’這倒是讓趙禹稍稍松了口氣。
“還有一筆開銷。”那邊董仲舒立馬就捅了刀子過來“各地的宣傳員也是要花錢的。”
“宣,宣什么員?”
趙禹表示自己孤陋寡聞,從未聽說過有什么宣傳員這東西。能吃否?
董仲舒看了眼發明這個詞與這份工作的王霄,直接對趙禹解釋說“就是在各處鄉,亭,里都要有露布宣傳員,專門負責講解報紙上的內容。”
報紙送到各地的話,并不是給那些縣令,亭長,里正,三老,有秩,嗇夫,游徼們看的。而是給所有百姓們看的。
但是大漢是一個文盲占據主流的時代,這里的人絕大部分都不識字。
不認識字的話,當然沒辦法看報紙,只能是聽別人去讀。
招募這些讀報紙的人,就是所謂的宣傳員了。
做宣傳員最基本的一個條件,那就是你得識字。而識字的人,在大漢基本上就可以掛靠在人才這個詞的邊上了。
想要招募這樣的人,而且是大量招募長期工作,這絕對是一筆巨大的開銷。
這些宣傳員們,不能說給他們開百石俸祿,畢竟一年一百九十二石實在是太多了些。
可最起碼也得是月谷十一斛的斗食,或者是月谷八斛的佐史才行。
毫無疑問,這筆開銷也得落在少府的頭上。
因為這件事情說到底是王霄在推動,作為王霄的錢袋子,少府責無旁貸。
至于其他的油墨,排版印刷,校對文字乃至于書寫各種新聞的,大都是少府自己的工坊和人手,開支倒是不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