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之后太監們的清點,在金磚廣場上被電焦了的尸骸,足有好幾百之多。
“對了。”
王霄想了想,再度囑咐“現在一切都要重來,不能讓投機分子們祖鉆了空子。但凡是今天沒來皇宮的勛貴大臣各級臣屬官吏,一個都不能放過!”
哪怕是殺大臣將軍的時候從不手軟的崇禎,也是被這話給嚇到。
“一個不留?”
“留下做什么?”王霄伸手指著那些歷史上殉國的大臣們“留下來惡心他們這些忠臣?還是說你就是個喜歡用奸臣的昏君?”
“不是不是~~~”崇禎急忙連連擺手。
“行了,你就閉嘴吧。”
王霄直接走到了御案前拿起了朱筆“你做皇帝的能力,我已經很清楚了。老實在一旁看著,好好理解好好學。”
在御案上寫了十多份的圣旨,寫完之后扔下朱筆看向崇禎“用印吧。”
崇禎下意識的看著圣旨上的內容。
首先是字體非常漂亮,其次是格式方面沒有絲毫問題。
可當他最后開始看內容的時候,卻是傻了眼。
就像是第一份布告天下的圣旨,上面寫著的就是,從今年開始,所有除正稅之外的苛捐雜稅全部免除!
這其中還包括導致大明亡國的直接原因,三餉。
三餉即遼餉,剿餉與練餉的合稱。
遼餉是為了應對野豬皮,剿餉則是應對流寇。至于練餉,則是最后實在沒招了,能打仗的明軍損耗殆盡,不得不征收練餉用來養兵訓練精銳。
這其中剿餉和練餉,都崇禎弄出來的。
不過遼餉卻是早在萬歷四十六年就有了。
遼餉每畝浮額銀錢九厘,剿餉每畝浮額銀錢六厘,練餉田賦浮額每畝銀錢一分五厘。
單單從征收的稅率上來說,倒也不是說太重。
可問題在于,大明是個貪官污吏橫行的世界。
皇帝下旨每畝地征收一厘銀錢,到了下邊層層伸手之下,收稅的稅吏們敢收一分銀錢!
而且大明此時還是處在災害頻發的小冰河期,各種旱澇蝗蟲來了又來,綿綿無絕期的那種。
南方稍微好一些,百姓們還能咬牙死撐。可北方動不動就是絕收,普通百姓拿什么交稅?
更要命的是,大明征稅的主體是自耕農和小地主。
真正掌握大部分田地的大地主與士紳們,反倒是用上各種陰私手段,不怎么交稅。
可怕的征稅與天災之下,無數的自耕農與小地主們破產,家破人亡之下唯有造反一條出路。
大明王朝到了末期的時候,大部分的百姓都已經成為了士紳們的農奴。
就像是軍隊沒有戰斗力,那是因為衛所的軍戶們都成了將領的農奴。
這些農奴們有個好聽些的稱呼,叫做佃戶。
逃避征稅的佃戶們,日子過的并不比自耕農好。
因為大明的士紳們抽傭極重,基本上都是六四分成甚至是七三開。
而且士紳地主們可不管你是風調雨順還是天災人禍,到了收夏秋二糧的時候就要按照定量來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