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城的城墻極為堅固,內有夯土外有青磚包裹。
可這次新軍帶來的大炮之中,一半以上都是重達千斤的紅衣大炮。
這些火炮要么是從澳門買的,要么是從佛山訂購的,質量上還是有所保證。
將校離去之后,崇禎不解的詢問“祖爺爺,為何還要炮轟通州城?”
“為了練兵。”
“炮手必須通過不斷的打炮來提升自己的經驗。現在就是最好的練級場地,你不會想著等與韃虜的精銳騎兵對陣的時候再去練兵吧。”
崇禎再度優柔寡斷起來“可通州城的城墻...可惜...”
“有什么好可惜的,這世上就沒有攻不破的城池。當年老子在咸陽...當年始皇帝在咸陽就是不要城墻,可他活著的時候誰的兵鋒能威脅到咸陽城?好好學著點,你這個皇帝之中的留級生。”
幾十門大炮一直轟,一直轟。
轟到了炮管發紅不能再打的時候,通州城的城墻,總算是垮了一小部分。
真的只是一小部分,估計只有幾丈長的缺口。
隨后在隆隆的鼓聲之中,數千明軍吶喊著涌向了沒有一個守衛的城墻。
城內士紳們組織的團練,敢于對抗劫掠鄉野的明軍。可卻不敢與皇帝親自帶隊的明軍對抗。
一方面是禮教上講不通,對抗皇帝那就是謀反。
另外一方面則是打不過。
雖然新軍沒什么戰斗力,可他們人多啊。
武庫里的甲胄兵器幾乎都被拿了出來,新軍們也訓練了十多天的列隊,最起碼從城墻上看過去的時候,氣勢十足。
這種情況之下,自然沒人敢于去抵抗。
那不但是白白送死,還會拖累家族。
雖然沒有守軍,可新軍將士們卻是士氣十足,與以往那些見賊就跑的大明軍士比起來,心態上完全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原因其實很簡單,王霄以崇禎的名義給新軍將士們分田,給他們發錢糧布匹,甚至還給沒娶妻的安排相親娶妻。
京城的勛貴大臣胥吏們,幾乎全都完蛋了。
主要人物被處置,家中男丁被送往西山挖煤,而女眷并沒有被送入教坊司,而是舉行相親會,許配給新軍將士。
那么很自然的,新軍將士們就愿意為皇帝出死力。
華夏的百姓們,一直都是非常淳樸的。
你對我好,那我肯定會對你更好!
在王霄看來,訓練不足的新軍戰斗力極差。
攻打這種沒有人防守的城墻,那就和演習沒什么區別。
可哪怕如此,前方的兵馬也已經是亂糟糟一片。陷入了兵找不到將,將找不到兵的階段。
別看他們有好幾千人,可此時亂哄哄的堵在城墻下毫無組織度可言。
王霄有信心帶著幾百騎兵,就能輕松擊潰他們。
不同的人,看待事情的角度不一樣。
在王霄眼中,眼前的場面猶如兒戲,他可以輕輕松松的操控自如。
而在崇禎的眼中,這卻是以往只能在奏章之中,通過文字表達的真實戰場。
此時的崇禎心潮澎湃,看著遠處的通州城下不由自主的說。
“這就是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