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了韃虜之后,還可以用在草原上對付那些蒙兀人。
如果還有活的,那還可以去打背明的朝鮮,占據大琉球的紅毛尼德蘭人,甚至去呂宋打弗朗機人都可以。
反正這些關寧軍,肯定不能讓他們有壽終正寢的機會。
山海關總兵府,王霄大馬金刀的坐在主位上,崇禎侍立一旁猶如跟班小廝。
不過堂下眾多跪拜的關寧軍軍將們,卻是沒人感覺別扭。
除了知道王霄的身份是章皇帝再世之外,更多的則是出于對王霄實力的敬畏。
那漫天的天雷與呼風喚雨的本事,實在是太過于震撼人心。
“說說吧,歡喜嶺那兒鯊了多少韃虜,你們有抓了多少?”
王霄這么問,是因為事后清理歡喜嶺的是關寧軍。而擅長摸魚打順風仗的關寧軍,在確定投降皇帝之后又派出他們的鐵騎去追殺潰逃的韃虜。
這種業務關寧軍非常熟練,兩軍對戰其徐如臨,出賣隊友不動如山,戰況不利轉進如風,追擊潰敵侵略如火。
比起被后世所吹噓出來的韃虜鐵騎來說,關寧軍才是真正的騎兵精銳。
這次的一片石之戰,除了王霄發動大招之外,其他的活都被關寧軍給包圓了。
想要知道具體點的戰果,只能是通過干雜活的關寧軍。
“回二位陛下話。”
跪在吳三桂身邊的一員明將,搶在吳三桂之前開口說話“軍中所報,歡喜嶺上燒死無數韃虜,數量太多實在是無法統計。我山海關兵馬出兵追擊潰逃韃虜,斬首過萬!此乃皇明前所未
有之大勝,臣為陛下賀~~~”
關寧軍眾將,紛紛為之側目。
那邊王霄慢條斯理的問道“你是哪個?”
“微臣山海關總兵高第。”
崇禎朝的時候,有兩個大臣同名同姓都叫高第。而且他們都是在遼東做事。
一個是文官高第,是萬歷十七年的進士出身。
依靠熬資歷,在天啟年間熬到了兵部右侍郎的高位。
之后他出任兵部尚書,兼任薊遼經略,算是遼東方面應對韃虜的總指揮。
不過此人是個廢物,而且主張放棄遼西走廊將兵馬全都撤退到山海關。
后來被免職回老家,等到韃虜破關劫掠的時候,他可沒有孫承宗破族殉國的勇氣,而是干脆的跑了。
結果被呵斥監視居住,居然一直活到了八十二歲的高齡才自然死亡。
跟舉族殉國的孫承宗比起來,這可真是壞人沒有壞報。
至于第二個高第,同樣不怎么出名,不過卻是在明朝精銳兵馬盡喪,知名將領大都隕落的情況下,居然靠著熬資歷混到了山海關總兵的位置。
此時的吳三桂實際上只是寧遠團練總兵,而高第才是真正的山海關總兵。
之所以吳三桂的名氣大,那是因為他后面滅明屠戮無數,又用弓弦勒死了永歷皇帝,之后又是平西王又是三藩之亂啥的能折騰。
而高第就是個沒能力的混子,一路混到山海關總兵然后投降韃虜。
跟之前的高第一樣,雖然沒能力,可他卻是碌碌無為的混了個善終。
以億萬大明百姓之血,染紅自己頂戴花翎,享受無數血食供奉說的就是這些關寧軍。
現在高第主動蹦跶出來,自然是想要表現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