絞完了辮子,接著就是甄別。
通過互相檢舉揭發,通過單獨審問與交叉對質。
將那些手中染過明人鮮血,死心塌地為主子賣命的奴才們甄別出來。
“都埋了吧。”
等到吳三桂將甄別出來的名單,送到在渾河岸邊祭祀的王霄這里的時候,王霄只回應了這一句話。
見慣了戰場上友軍尸山血海的吳三桂,也僅僅只是楞了一下就轉身囑咐親兵回去通知辦事。
“平西伯。”
“微臣惶恐。”吳三桂趕忙行禮“當陛下之面,微臣不敢稱爵。”
雖然年紀不算多大,可畢竟是有著豐富的戰場經驗。
吳三桂能夠從王霄的身上,感受到那種可怕的殺氣。
不是殺手的殺氣,而是真正在無數戰場上活著回來,從死人堆里打滾磨礪出來的殺氣。
眼前的這位章皇帝再世,可不是那些養在深宮婦人之手的廢物們。
身上殺氣濃郁到他吳三桂都感覺心顫,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為何馬上皇帝的時代里,吏治總是比較清明?
那是因為首先,馬上皇帝都不笨,想忽悠他們難度很高。
其次,馬上皇帝們是真的敢鯊呀。
什么儒教教化,什么圣人倡導仁義,什么...
所有的這些,在那些用手中刀槍打下江山的馬上皇帝面前,都是個笑話。
真要是拿誰開刀,那說鯊也就鯊了。
王霄有鯊光關寧軍的能力,也有隨時可以滅光關寧軍的心性。
這才是吳三桂最為畏懼的地方。
“知道這里是哪兒嗎?”
“知道,此乃渾河。”
“你知道這里曾經發生過什么事情嗎?”
“知道,天啟初年,我皇明大軍曾在此處與韃虜大戰一場。”
之前蹲在岸邊的王霄,撿了塊順手的石頭站起身來“是啊,渾河血戰的時候,大明將士悍不畏死,以寡敵眾卻能死戰到底。若是大明將士人人都能如石柱土司白桿兵,浙東義烏戚家軍
那樣英勇無畏,大明何至于此。”
王霄這話說的,吳三桂當即低下了腦袋。
原因很簡單,當初參與渾河血戰的除了白桿兵和戚家軍之外,數量最多的就是遼東兵馬。也可以說是關寧軍的一部分。
當時增援沈陽的大軍從遼陽出發,抵達渾河的時候得知沈陽已經因為間諜內應和叛徒們打開城門而被攻破。
沈陽城高溝深,若是沒有叛徒間諜打開城門,韃虜根本就不可能破城。
渾河岸邊的援軍之中,主戰派想要收復沈陽,而主和派則是想要逃跑。
主戰的白桿兵非常悍勇,直接渡河在河對岸駐扎。
浙東戚家軍則是在渾河岸邊列陣,通過浮橋與白桿兵聯絡。
而數量之多的遼東大軍,卻是猶豫不決甚至等到白桿兵與浙東兵被圍攻的時候,他們卻是見死不救。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不救。
的確是有部分遼東兵馬主動出擊去救援友軍,可大部分的遼東主力,卻是退回了遼陽城。
此戰被視為韃虜起兵以來,損失最為慘重,戰局最為危險的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