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打擊士紳,分田分宅什么的對武將的影響不大。
再有就是,王霄一路上都在呼風喚雨,召喚來傾盆大雨緩解干旱的大地。
黃得功親眼看到這一幕之后,毫不猶豫的就歸順了。
隨后大軍繼續南下,兩淮一帶的有一個投降韃虜的叛逆劉澤清想要歸順,卻是被王霄直接拒絕。
大軍開過去直接打垮了劉澤清所部,而其本人也是在逃亡途中死于亂軍刀下。
隨后靖難大軍進抵揚州城下。
駐守揚州城的是應天府兵部尚書史可法。
大明采用兩京制,順天府和應天府各自有一套班子。
之前李自成攻陷京城的消息傳來,這邊急急忙忙的就要擁立新君。
然后崇禎沒死,反倒是反殺關外的消息傳來,在震驚于不敢置信之下,江南這邊一片混亂。
不過隨著一份份在江南士紳看來,要把他們逼上死路的圣旨傳來,他們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宣布崇禎已經死了,現在這個是假的冒牌貨,然后擁立福王在應天府登基稱帝。
史可法看不慣這些,干脆渡江到揚州城遠離那爭斗激烈的應天府。
現在真皇帝來了,史可法也沒有猶豫。
直接脫下官服,身穿囚衣帶著揚州城內的大小官佐們到大營前請罪。
“不過是個讀書讀傻了的書呆子罷了。”
王霄沒讓崇禎接待史可法,而是直接做出了安排“讓他去安東行省做事,等日后趕走了紅毛鬼,再讓他去彎彎做事。”
史可法的風骨自然是沒有問題,可能力卻是有問題。
為了對付流寇,居然給韃虜送糧草,這事真的是說不過去。
至于其他的諸多方面,也實在是不好詳說。
簡單來說就是,與那些‘賊來我死’便是的文官們,區別不大。
不過有鑒于其風評,還是讓其去地方上好好看看真正的民生是如何的才好。
說到此時的揚州,最出名的其實并非是那什么馬,而是富甲天下的大鹽商們。
大明朝的鹽商,那就是奸商的代名詞。
他們不但坑朝廷的鹽稅,還坑買鹽的百姓們。
各地的鹽,除了士紳富豪之家能用得上高價的精鹽之外,百姓們買到的都是摻雜了砂石的要命鹽。
他們操縱鹽價,上游坑那些辛苦煮鹽的鹽丁,中游坑朝廷的稅款,下游坑那些要吃鹽過日子的百姓。
這樣的一群人,毫無其實際存在意義。
鹽商們對于社會沒有絲毫貢獻,有的都是反作用力。
所以當城內的眾多鹽商們,拿著大把的銀子來報效皇帝的時候,王霄讓崇禎派兵入城,按著發放鹽引的名單去抄家。
抓到的人全都送給錦衣衛,因為錦衣衛拷問的手段,可比李自成的拷餉強的多。
不僅僅是這些鹽商,從揚州知府到下邊的小吏,一個都不能拉下。
僅僅只是半個多月的查抄,就從鹽商們家中抄出來數以千萬兩的財貨。
而面對那些被鹽商們養著的讀書人的跪門高呼鹽商無罪,王霄給出的回應只有一句話。
“我反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