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之所以目光復雜,那是因為在百年之前,也曾經有另外一位王爺,也曾經擁有過如此眾多的實權職務。
那位王爺是秦王,中書令,天策上將。
也是領兵殺入了皇宮之中,用鮮血染紅了皇宮。
秦王人稱李二郎,而現在的平王則是人稱李三郎。
“實在是太像了,簡直就是歷史重演了一遍一樣。”
現在只差最后一點,那就是玄武門之后李二郎先是被冊立為皇太子,幾個月之后才接受禪讓登基為帝。
所以,在一番對眾人的封賞之后,就進入了最為關鍵的冊立皇太子的討論之中。
“宋王李成器乃嫡長子。”
太平公主走出來,看著剛剛被冊封為宋王的李成器說“他既是嫡子又是長子,皇太子之位自然是應由宋王來擔當。”
這年頭宗法制度的基礎,就是嫡長子繼承制。
而所謂的嫡長子繼承制,其核心意義就是在于‘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實際上不只是華夏,扶桑高麗等地,甚至是遙遠的歐羅巴各國都是用的嫡長子繼承制。
商朝以前,主要的繼承制度是兄終弟及。
而從商朝開始,一直到封建制度消亡,最主要的繼承方式都是這個嫡長子繼承制。
這么做可以有效避免兄弟之間為爭奪權位和財產的繼承而引發的禍亂,從而維護了王權的威嚴和社會的穩定。
制度是這么說的,可實際上大唐自從李二郎開了個好頭到現在,接連幾任皇帝沒有一個是嫡長子的。
而且每一任的皇帝上位,都會伴隨著腥風血雨。
就好似當年李建成臨死之前,詛咒李世民的后代都會學他這樣互相殘殺成真了一樣。
歷史上要一直等到李隆基的孫子,唐代宗李豫上位,才算是打破了這個魔咒。
李豫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嫡長子繼位。
太平公主的權力欲極大,畢竟常年在武則天身邊接受熏陶。
她自然是能夠看出來,李成器是個唯唯諾諾的主,他若是繼承皇位,自己這個太平公主還能有操縱朝局的機會。
可王霄卻是個真正的狠人,一出手就把北衙禁軍給拿下,行事之果決,頭腦之精明,手段之靈活絲毫不亞于當年的李二郎。
這要是王霄上位了,怎么可能會給太平公主絲毫干涉朝局的機會。
甚至說不得,到時候還會把她給剿滅了。
因為她算是看出來了,這李三郎與李二郎很是相像,容不得別人指手畫腳。
只不過,太平公主的算盤打的很好,可當事人卻是不干吶。
這邊王霄都還沒說話,那邊李成器就自己主動走了出來。
他行禮之后說“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平王有功于國,自己決不居平王之上。”
李旦明白太平公主的打算,當即順水推舟“既然如此,那就立三郎為太子。”
太平公主恨恨的跺腳,甚至當著眾人的面給李成器臉色看“窩囊廢!”
李成器性格懦弱,被罵了也只是低頭當做沒聽到。
而李旦也不好在這里和妹妹翻臉,也只好假裝沒聽到。
可王霄卻是猛然轉身,干脆的走到了太平公主面前,居高臨下的看著她。
“你再說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