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力一甩袖口,轉身離開“站出來的這些人,全部隨軍出征!有不從者,皆以通賊論處!”
幾天之后,大軍整頓出發之前,不少被點名同行的大臣,都紛紛上書稱自己身體不適,無法隨軍云云。
王霄對此的回應很簡單,上書的這些他全都應了下來,然后一道張九齡附印的圣旨再發回去“既然身體不行了,那就回老家好好養身子去吧。朝堂上的工作不能停,你們的職務自有他
人來頂替。”
如此圣旨一出,這幫人全都麻爪了。
寒窗苦讀這么多年,為的不就是現在出人頭地,光宗耀祖過好日子嗎。
一道圣旨下來,這么多年的努力全都沒了,這誰能受得了。
還沒來得及稱病的,趕忙急匆匆的趕過來隨軍。
而那些被發回老家的,則是四處活動想要討個機會。
只是,他們現在沒有機會了。
王霄出動的大軍并不多。
長安城周邊駐防的十六衛之中,抽調出來大約十萬人馬。
加上西域各鎮抽調的兩萬精兵,也就是十二萬人。
因為是在國內行軍,所以隨軍的民夫并不多,全加起來也不到二十萬。
而他們的目的地,則是直接去往河東鎮。
現在的河東鎮節度使是王忠嗣,他那邊還有六萬三千兵馬。
與長安城的援軍匯合之后,就是一股可怕的洪流,可以從河東出擊直接去抄安祿山的后路。
當然了,前提是駐守在范陽的郭子儀,能夠扛得住安祿山的猛攻。
哥舒翰因為年事已高,所以留守長安城坐鎮后方。
張九齡也留下了,負責處置各方事務以及往前線輸送錢糧物資。
王忠嗣提前出發,趕回了河東鎮做前期接應的準備。
所以此時聚集在王霄身邊的名將,則是以高仙芝,封常清,李嗣業為主。
“陛下。”
被任命為行軍大將的高仙芝,正在與王霄探討著軍情。
“咱們只有直奔河東鎮,隨后出關抄安祿山后路這一個計劃。”
“你想說什么?”
“臣的意思是,若郭子儀那邊沒能扛得住,讓安祿山的大軍殺入范陽,我們連應變的方案都沒有,那到時候就是中原糜爛的局面。”
數以十萬計的大軍的移動,那可不是戰旗游戲里隨隨便便鼠標點一點就行的事情。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前期的道路修繕,各處營寨的建設,糧草物資的沿途準備等等,都是很麻煩很要命的事情。
不做好前期準備的話,想轉向都轉不了。
現在王霄直奔河東,絲毫不在乎郭子儀那邊戰敗的可能。
作為名義上的統兵大將,高仙芝自然是憂心忡忡。
王霄的回應是“你相信朕嗎?”
“臣當然相信陛下了。”
“很好。”馬背上的王霄微微一笑“我也相信郭子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