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行了一會,江川他們已經遠離宮殿群,來到一處荒涼的小山腳下。
這里如同墳頭一般,密密麻麻的布滿一個個矮小的茅屋,這些茅屋之矮小,僅能容人坐在里面遮雨,連睡覺都不能。
“草堆里有人!”
有眼尖的學員,已經看到低矮茅屋里有人在坐著。
看過那本糜山詳解的江川,知道這就是他們之中大多數人未來三年將要居住的地方。
“師兄,請問這是什么地方?”有生出不好預感的學生,臉色難看的問道。
“這是你們的住處,這些茅屋,多是上一屆畢業的師兄留下來的,一部分已經倒塌,一部分被比你們雍城先來的學員占據。”
“所以你們的房屋,還需自己搭建。”
“這周圍山上,自己去砍材打草,將自己的茅屋搭建起來。”
“還有看到這些茅屋了么?搭建的規模只能比這些小。”
“也不是不能比這些大,身材高大一些的人,茅屋可以大一些。”
“茅屋的規格要求,是僅僅能容你坐下,夠你遮風擋雨就行。”
這幾個老學員你一言我一語,很快便解釋起來。
雖然聽著一本正經,但怎么都感覺他們的語氣充滿戲謔。
“紅塵煩惱多阻道,心入空寂盡般若。你們若是連這些東西都看不開,所謂的道不求也罷。”
“這個規矩是開國太祖定下的,但凡糜山道院學員都要經歷這個階段。”
“你們來此求道,不是來享樂,也不是來受罪,這僅僅是對你們的一種鞭策。”
“想脫離這里也行,血氣達到第三境就能住進正常的房屋。”
“達到第四境,前面的宮殿群任你挑選一座。”
“感應到道藏,住城主府都行。”
最終,這幾個老學員交代一句后天去丙字區找自己的教員便離去。
而江川他們這一群人雖然多數不情不愿,但還是老老實實的上山采集搭建茅屋的東西。
這種鞭策學生的辦法江川雖然不太贊同,但他也不得不照做。
江川將自己的茅屋搭建得極遠,遠離了所有人。
因為他荒古圣體修行時動靜太大,不想被人發現。
來到糜山道院的第三日,他與其他學員一起找到了負責他的教員。
一個高高瘦瘦的男子,是個血氣第四境的高手,身上有股淡然出塵的氣質,名叫周先。
第一次上課,周先教了江川他們一套積累血氣的秘法以及一段感應道藏的口訣。
而且也說了那晚在紅楓山脈桂叔說過的話——修行之道,始于道藏。
并囑咐他們積累血氣之余,應該也注重對道藏的感應,積累血氣只是感應道藏的輔助,并不是重心。
道藏的作用,就如同人的眼睛,想要看到仙道之上的風景,必須要有道藏這雙眼睛才行。
血氣只是幫你找到眼睛,并不能替代眼睛。
有時候江川在想,真的是必須要打開道藏才能踏入修行,成為修士么?
是世界規則如此,還是功法體系如此?
但既然有人開創出了血氣這種另類的東西,也沒能打破必須開啟道藏的鐵律,想來是規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