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付款’等于無息貸款,
只用少量的現金,就可以囤積大量煤炭,加上齊家自己的煤,完全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壟斷本地市場供應。
第二步,低價傾銷,
等囤積到足夠的煤,就可以低價出手,把煤炭價格狠狠打下去,
甚至可以打成成本價。
市場價格猛地降低,小煤礦手里剩下的煤就賣不出去了,
客戶也必然流失到齊家手里;
小煤礦想要生存下去,只有兩個辦法:
第一,跟著降價。
問題是,小礦成本遠遠高于大礦,齊家一噸能降50,80,小礦不行,
敢這么降,小礦就在找死;
如果小礦,真的以低于成本價出售,那更好,
它賣多少,齊家接盤多少。
事實上,市場需求再怎么瘋長,終究是有限的,齊家自己的煤,加上囤積的煤,后續按照合同不斷買進的煤,在短時間之內,完全可以滿足市場需求,
市場供應飽和了,小礦即便降價也賣不出去。
第二,不降價,死撐。
那更好更直接,
煤礦生意不比其他實體經濟,一段時間沒有進項,大礦底子厚可能還撐得住,小礦必死無疑。
最簡單的辦法,債主上門擠兌。
齊家大幅度降價,壟斷市場之后,客戶,包括煤販子、用煤廠家,必然都會集中到齊家手里,
而這些人,和小煤礦之前的合作,必然存在債務關系,
這時候讓他們上門要債,小煤礦根本頂不住。
實際上,只要齊家能形成短時間內的壟斷,都不用他家出面,那些和小礦有債務關系的人,就一定聞到味道,知道小礦不穩了,得趕緊上門討債。
再激烈的辦法都要用,否則錢說不定就水漂。
“實際上,壟斷之形態形成,小礦只要沒錢對砸,讓他們死的方法太多了,分分鐘。”陸岳濤說。
當然了,這個過程中,齊家需要不斷的朝里面砸錢,不光不賺錢,甚至虧錢。
這個錢從哪來?
從銀行來。
齊家低價壟斷了市場,手里必然有大量客戶訂單,
民營企業在銀行很難貸款,但如果拿著這些訂單去貸款,都不需要找人托關系,銀行巴不得給你錢。
加上低價傾銷的回款,齊家現金流始終處于充裕狀態;
現金為王,哪行都一樣。
齊家不斷的‘定金拿煤’、‘低價傾銷’、‘訂單貸款’,
控制住了市場、定價權、客戶,擁有大量現金流,那些小礦最后只有死。
然后齊家低價買下小礦,再拿小礦去貸款,再來一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