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的廣告模式到后來其實已經比較成熟,不用專業人士,連外行都能說個大概齊,不過在任何一個行業最初階段,包括博客,那些后來最簡單的模式,卻都是空白,需要不斷的摸索和試錯。
陸岳濤和權哲夫聊了半個下午,包括廣告位置、分成盈利方式、投放頻率等等。
……
……
也就在四月底的同一時間,杭城的阿里巴巴公司,大老總馬蕓新買了一套CTC軟件,辦了一家叫做淘寶的互聯網公司。
此時的阿里巴巴,在中國的電子商務行業之中,已經可以算是當之無愧的一把手,老大哥,在全國的互聯網企業之中,亦是半只腳跨入最頂尖的企業之一。
更是趕上了好時候:**期間,很多人主動或者被動的減少了出門,大家都不是很愿意出門購物,這時候網上購物顯然是最好的發展機會。
但是,淘寶網的項目負責人柴非,卻并沒有看到未來的光明前途。
對這個項目,無論是馬老板本人,還是阿里巴巴全公司,大多都是抱著一種‘試試看’的態度,并沒有太多的投入。
比如說,建設淘寶網花了多少錢呢?
就六千美金。包括CTC核心交易系統和網站建設……
對于淘寶網的其他投入,資源支持有多少呢?
一間大概二十平方米的辦公室,可以零零星星靠著墻放七八臺電腦。
實際上,才成立的淘寶,也只有七臺電腦,包括了總經理柴非的電腦,而且辦公室的位置,在整個阿里巴巴公司大環境中,處于最邊緣的狀態:緊挨著電梯,邊上就是廁所。
至于人呢,不好意思,三個。
柴非帶著兩個技術員。
以至于出現了一個相當詭異的局面,柴非今天上午去面試新人,說出去都不敢相信,竟然是在電梯間進行的。
由此可見,淘寶網在最初,并非核心項目,多少還有點不受待見。
但是在其他資源上,馬老板還是比較慷慨的,阿里巴巴的全部用戶資料,基本都可以向淘寶網開放,之前在阿里巴巴上做生意的企業,有一部分,可以直接轉換為淘寶的商家。
問題又來了,這個直接轉換,也是需要去‘轉換’的,所以柴非還得招一批人去做業務。
今天上午,他就是專門面試業務員。
忙忙碌碌之中,作為阿里巴巴的老員工,柴非的工作效率那也是相當高,前后不到半個月,就把淘寶架子給打了起來,除了招收新人之外,竟然還有余力,去完善網站和交易系統。
轉眼到了五月中旬,淘寶正式上線。
這時候,柴非發現,真正的挑戰來了!
客戶,或者說買家從哪里來?
阿里巴巴的用戶基數的確很大,但這些用戶,基本都是商家企業,用來作為淘寶的‘店家’尚且不能做到百分之百轉化,能作為買家的,那就更少了,比例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