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岳濤給電視臺節目的策劃,包括兩個方面。
一個是節目模式,這東西沒什么好創新的,把原時空現成的非誠勿擾搬上去,采用什么心動女生、滅燈制,幾輪篩選等等,這都是已經被證明的成功模式,陸岳濤也不會自作聰明去改變它;
二是人。
這個節目最大的看點就是人,包括三方面的人。
現在主持和點評嘉賓,男嘉賓,女嘉賓。
主持人和點評嘉賓,陸岳濤建議,主持人要比較中立,但是在大是非問題上,應該有態度;點評嘉賓,一個毒舌,一個溫和,層次感分明;
男嘉賓嘛,沒一期的選擇,要有差異性。
比如第一期,他看了,幾個男嘉賓都差不多,小白領、剛畢業的小白領、公務員,本質上區別不大,所以能帶出的話題也就很單一。
以后每期的節目,男嘉賓選擇完全可以來自截然不同的行業,有著各自不同的經歷,比如白手起家的小老板,比如富二代,比如海歸……總之,每期節目男嘉賓要有差異性。
至于女嘉賓,相對比較簡單。
女嘉賓由于人數比較多,所以沒必要每個都出彩,要有紅花和綠葉的區別,只要一直有那么幾個特色女嘉賓,就能引出話題來;
但是,恰恰由于某些特色女嘉賓,需要長期留在臺上,所以,必須打造‘人設’,讓觀眾有‘刻板印象’。
比如,要有拜金女,要有高冷女,要有文藝女,要有口直心快的爽快女,要有心機女……
因為實際中,人都是有多面性的,不管哪種性格,總會有另外一面,但是在電視節目中,如果全部按照現實中來,效果不會好,會減弱觀眾對這個嘉賓的印象,所以,反而要刻意的打造人設,強化她的某種性格。
讓女嘉賓,成為機器人,成為工具人,拜金的,就一定要貪財,不管對方其他條件多么優秀,只要沒錢,都必須找出堂而皇之的理由拒絕;心機女一定要表現出心機滿滿,還要顯得特別無辜,才能拉到足夠的仇恨。
這就是綜藝節目,她們承擔的責任,并不是為自己來找另一半,而是扮演一個設定好的角色。
然后各路男嘉賓嘛,倒是可以自由發揮,讓他們在這些設定好的角色面前,飽受摧殘,露出正常人的一面,喚起觀眾的同理心,認同感,進而覺得這個節目很真實。
陸岳濤的這份策劃,給米琪看的時候,米琪覺得這個老板恐怕是不能要了,太陰險;拿到電視臺,卻得到了節目組編導的一致認可,大加贊賞,報道臺領導那,臺領導表面上沒說什么,背后卻講,節目嘛就是要這么做,要不然誰來看?怪不得人家陸老板年紀輕輕就有發財,你們這些專業的,多和人家學學……
……
……
眼看到了年底,各個單位都在做年終總結。
悲喜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