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陸岳濤三連句話,潘月琳的心思也跟著活泛了起來,還真的煞有介事的開始和他探討未來轉型銅礦的可行性。
還是那句話,這女人的不安全感太重,這些年在鳳縣受到的壓力也太大了,一旦有機會,內心就有種抑制不住的沖動,想要逃離。
要逃離,干脆逃得遠一些,陸岳濤見她已然心動了,說著說著,又扯到外國的事上,在國內買礦,不如去國外。
“國內好歹大環境是和平的,不會動不動來軍隊或者叛亂分子,國外……”
潘月琳聽說過一些海外淘金的故事,越是貧窮落后的國家,對于礦藏資源的依賴越大,比如非洲各個國家,鉆石黃金,包括原木,幾乎就是國家的經濟命脈。
但是同樣的,這些國家是沒有秩序的,今天說給你,明天換個掌權的,一翻臉,能直接給你沒收了,半點安全保障也沒有。
她就親身聽說過一件事,有個朋友的朋友,在西非的加納淘金,這地方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已經探明的鉆石礦含量是世界前五,黃金是非洲第一,也被成為黃金海岸。
她那個朋友的朋友,早年在國內就是著名黃金產地上林的淘金戶,90年代初,由于一位的胡亂開采,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國家果斷踩了剎車,后來他就去加納淘金,一開始給當地的歐美大金礦打工,后來摸熟了門路之后,和當地的酋長合作,開了個小礦。
非洲很多國家對于礦業,都有一個很通用的規定,禁制外國人開采小礦。
意思就是說,你要么來大投資,開大礦,建大場,政府稅收上有得賺,能解決一定的就業;
要么就和本地的權力人士合作,讓本地的‘富戶’跟著你賺錢。
這種規定,形式上各有不同,但原則都是一樣的,幾乎成為非洲南美落后國家礦業的通用準則。
加納的金礦就是如此,外國人不允許開采運營25英畝以下的小礦,那人和當地有資格開礦的酋長合作,對方什么都不用做,每年就能分15%的收益。
短短三年時間,就賺了好幾個億。
但是,當地的猛獸遍地都是,劫匪眾多,運送黃金常常會遇到幾十個人的武裝團隊,甚至背后有當地駐軍的影子。
更夸張的是,前兩年當地政府換老大,忽然加強了許可證的審查,那人帶著許可證去接受政府檢查的時候,一個在場的警方人士,直接當著他的面把許可證燒掉了,然后以無證經營為由,將其驅逐出境,關閉了他投資的礦場。
在國外不發達國家投資,最大的風險,其實就是政策風險。這種坑,連號稱亞洲賭王的何鴻燊都踩過,回歸之后,為了擴大經營轉移重心,他甚至跑去巴西和朝鮮開賭場,結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