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蕓很久沒有體驗過缺錢的感覺了。
上一次有這種感覺,還是99年才創立阿里巴巴不久時候,哪哪都要用錢,哪哪都弄不到錢,國內以為他是騙子的人還很多。
后來,通過老蔡的關系,引來了以高盛為首的風投機構,第一筆500萬美金,解決了燃眉之急。
從那之后,阿里巴巴雖然一直在燒錢,但是馬蕓從來不缺錢,一切發展中的問題,都可以用發展解決,所以即便燒錢很兇,可是阿里巴巴發展太快,以軟銀為首的一大批風投機構都把阿里巴巴當做了一個香餑餑來看,那真是要錢給錢,要人脈給人脈。
可是最近,或者說,從百度和ebay這兩家出現之后,情況漸漸的發生了變化。
首先說百度出現,這家搜索引擎公司,可以說從根源上,重創了類似3721、zhao123,包括阿里巴巴的BTB業務,把信息數據庫擴張到了全網絡,雖然從專業性而言要差一些,但總廣度來看,遠遠超過。
這也是馬蕓有意做互聯網零售的原因之一,阿里巴巴之前的主營業務雖然還能生存,但他已經意識到,未來的空間會被進一步壓縮,如果死守這一塊,由于積累的口碑、專業性,未必會死亡,但一定會淪為二流,甚至三流的互聯網企業。
但問題是,轉型之后,淘寶的互聯網零售,發展的并不是很好。
這快一年的時間,淘寶并沒有成為行業領頭羊,只能勉強排進前三,這個成績對于初創企業而言,當然是非常喜人的,可馬蕓和它的阿里巴巴并不是什么大學生創業,而是一家已經在行業內樹立了自己的地位,在2000年就被估值超過一億美金的大企業。
對于這樣的大企業,全力轉型,目前只取得這樣的成績,面子上就很難看了。
面子上的難看,還在其次,里子里的為難才是關鍵。
阿里巴巴的之前的主營業務被不斷壓縮,但轉型成功之前,不能放棄,依舊是最核心的,換句話講,也得投資;淘寶的業務,正在開展,是未來,更要投資。
而目前無論是之前的,還是未來的,都舉步維艱,需要花海量的資金,特別是零售市場上,三家并大,競爭的相當激烈,ebay的優勢明顯,要市場有市場,要錢有錢;金東有特色,淘寶的優勢,就是有阿里巴巴作為后臺,商品種類更多一些。
另外兩家奇招迭出,淘寶就被逼著需要花更多的錢,更大的精力,而取得的效果,卻是十分有限的。
還是那句話,發展中的問題,發展中解決,那如果發展的速度變慢了呢?甚至停滯了呢?
那一大堆問題和矛盾,就是同時暴露出來。
風投機構不是慈善機構,他們的嗅覺是最靈敏的,當年阿里巴巴一家獨大,引流潮流,所向無敵手,錢就像水一樣流進來,他不要都不行,現在三家并立,淘寶暫時看不到任何取勝的明確希望,風投們就謹慎了許多。
為了打贏這場仗,馬蕓之前聯系過一些熟悉的風投機構,也開始放出風聲來要融資,但是回應的并不多,遠沒有之前兩輪那么熱烈。
之前的股東富達、高盛,都在觀望,軟銀的孫老板很看好他,倒是愿意出錢,可是對于阿里巴巴整體的估值,遠遠低于馬蕓的預計。
3億美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