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玩意是什么,這可是和互聯網一樣,目前國內兩大新產業,前景無限,空間無限,利潤無限的東西,而且不像挖煤,多多少少有那么點見不得人,房地產和互聯網,那可都是最火最紅的,甚至可以說是民族產業的脊梁……當然最后這句話,只是當前部分人的認知,對不對的兩說。
投資別的潘月琳不放心,但是說把錢砸進房地產和互聯網,尤其是前者,那是沒有半點好猶豫的。要說互聯網吧,雖然熱,可是從概率上講,大部分公司是虧錢倒閉,可唯獨地產,這些年的地產公司,成功率驚人的人,一家公司,只要能拿到地,基本就注定了賺錢。
縱觀全世界歷史,好像從來沒有任何行業的公司,能像地產公司的成功率這么高。
不過嘛,潘月琳倒是沒有動煤礦上的現金。
她的想法是,上次陸岳濤建議可以去關注銅礦之類的其他礦產,建立配套的加工產業鏈,潘月琳是留上了心的。
她準備用和豐礦的現金,去海外碰碰運氣,用現金交易,雖然要損失一定的‘手續費、兌換費’,但是其他各方面都要方便許多,受到的限制也小,這是投資方和被投資的國家,都樂于見到的方式。
這些年做生意,她是被這錢的‘來龍去脈’搞得心力憔悴,現金這東西甚至都不太愿意存在銀行,這好像也是那幫煤老板的通病,要不然就是家里堆著一大堆現金,和山一樣;要不然就是換成黃金和不動產,而且一定要是外地的不動產,往往還不寫在自己的名下。
錢來的太容易,來的路子歪,做賊心虛,表面上再風光,內心也時常不可終日,這大概也是煤老板們花錢比較瘋狂的原因之一。
言歸正傳,潘月琳不想動現金,而且介紹了一條銀行的路子,可以從銀行貸款,這條路子是她以前積下來的,利益關系比較淡,實實在在的人情往來,唯一一點不太好,負責人是外地的。
陸岳濤想了想,還是通過這個關系,和銀行的本地支行打交道比較好,貸款說起來是求人,但是良性的貸款,也是一條結交人脈的好路子,做生意和銀行搞好關系十分有必要,于是就把這個關系告訴了金彤楠,讓他們自己去勾兌。
倒是潘月琳的‘去國外碰碰運氣’的想法讓陸岳濤產生了一些興趣,問她準備去哪。
潘月琳的想法是兩步同時走,一方面通過朋友介紹去云南瞧瞧,那地方小銅礦很多,有些像內地的各種小煤礦,被一些小老板分別承包著,但是正如陸岳濤所言,這兩年全球銅市場非常低迷,**之后,有一個滯后效應,如今陷入了谷底。
她拐彎抹角的在那邊聯系上了一些關系,可以去看看,能不能收一些小礦,給它整合合并起來。
另外一個構思,是去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