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狼最后一攻不進,73比79落后超音速6分。
這一節等于是輸了超音速隊9分,就是從秦飛登場開始被拉開的分數,球迷們都氣炸了。
“我非常非常討厭那球員,太煩了!”
“為什么他會爆發,他只是一個替補。”
“本來我們都要贏了,太氣人了!”
“假數據,下一個.......”
球迷們議論紛紛,秦飛已經得到了14分。
14分是超音速隊第二高的得分,僅次于坎普,比這場比賽中的佩頓和施拉姆夫都要高。
“第四節你來主攻!”
佩頓上場前拉著秦飛說道。
“我來?”
秦飛一喜,這話他聽得熟悉,當初在大學里的時候,主教練也這么和他說過。
“對的,我會幫你拉開空間,同時設法幫你安排一些進攻的線路,他們內線護框的能力不行,只要KG不在里面,你隨便沖。”
森林狼最大的問題確實就是護框不行,KG雖然身高臂長,蓋帽也還行,但現在的定位只是一個巨型小前鋒,根本不是往護框方向培養的人。
佩頓看到秦飛狀態好,準備讓年輕人最后沖一下。
“你繞到右側肘區位置,從那里開始進攻,我讓坎普把加內特調出去,如果對方收縮防守,你就轉移球,先往弱側的四十五度方向看,那里應該會有空位球員。”
佩頓說完后拍了拍秦飛屁股,兩人往場上走。
森林狼跳贏了開球,第四節第一次進攻有球權,但進攻不中,兩隊進行攻防轉換。
佩頓做了個手勢,示意球員轉低位戰術,秦飛剛開始是在弱側的底角埋伏,等球員們雙掩護的位置擺好,繞到持球強側接球。
此時完成了掩護的球員撤離到弱側,秦飛肘區單挑防守球員。
“三角進攻!”
眼尖的人覺得眼熟,拉開的佩頓,單打的秦飛和弱側的坎普不是正好一個等邊的三角嗎?
沒進NBA之前,秦飛一直覺得三角進攻就是扯淡,球場上隨便找三個不是一直線的人不都是三角嗎?
后來才知道,三角進攻的精髓就是球員之間都保持一個合理的間距。
比如此刻給到秦飛最好的單打空間。
秦飛雙手持球,很隨意的做了個三威脅,試探防守球員距離。
接著連貫的往左側運了一次籃球,身體也同時往左邊移動了一步,然后他抱球做出了投籃動作,他的投籃非常自然,而且出手很快,球好像還在胸前,下一剎那就已經飄在半空中。
佩頓看得目瞪口呆。
“說好的突破呢?”
“唰!”
防守球員防之不及,籃球穿心而過。
“好球!我看好你!”
佩頓大喜,鼓掌為秦飛喝彩。
秦飛進入了某種非常爽的投籃節奏當中,他感覺今天的手感非常不錯,尤其是兩次三分球命中之后,仿佛一下子打通了任督二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