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開始,他從事廣播電視體育評論工作。
1981年、1982年、1984年、1985年、1986年報道了女排榮獲“五連冠”的盛況。
到了八十年代的后期,很多大賽開始在國內轉播,比如NBA、歐洲杯、世界杯等。這個時候,體育轉播解說開始向個性化方式轉型。
而大約在同一時期,宋世雄也悄然隱退。
孫正平孫老師呢說是宋世雄的大弟子。
兩人確實在解說風格上有點相似。
比如此刻的開場,就是經典的復讀式強調:“中央電視臺,中央電視臺.......”
張衛平大伙都熟悉,他一直活躍到了10年代以后,見證了科比的整個職業生涯。
此時張衛平也很年輕,也才47歲而已,他是前國手退役成功轉型的典范,他身高一米九三,人難得地一直沒有發胖。
他現在的身份很多,青年女籃技術顧問,NBA、CBA轉播解說顧問、特約嘉賓主持,《體育快報》“觀戰指南”專欄作者等等。
張衛平和秦飛還沒接觸過,但是他和徐濟成熟悉呀,之前和徐濟成聊天時,徐濟成就給他安利了兩個NBA新秀,一個是科比,一個是秦飛,后來張衛平一看,果然這兩個人是他的菜,而且秦飛還是華人,更讓他感到不易。
因為他自己是有留美經歷的,當初他留美來學習工作,甚至干過給運動員“裹腳”的工作。
什么叫裹腳呢?
就是籃球運動員拿薄薄的海綿把腳包上一層,然后再拿繃帶把腳繃上,這樣就起到保護作用了。
裹上腳的運動員然后再穿上鞋,穿上襪子,外人看不見。
這樣裹起來的腳不容易受傷,照樣跑、跳。
打完球之后,拿剪刀“刷”地一剪開,裹過腳的東西就扔了。
這在老美是一個非常普通的規矩,但張衛平第一次見,也沒學過,他就從這一步開始學起、
當時他已經有國家隊男籃教練履歷了,能真正放下一切去學習,真的是熱愛這項運動,也愿意真正去學一些東西,把這些東西帶回國內,來提升國內的籃球水平。
此時,兩人已經完成了尬聊,并且由孫正平喊出了經典的復讀式開場。
超音速跳球獲勝,由佩頓掌控第一波進攻。
孫正平說:“加里佩頓數次入選全明星陣容,以控衛的身份得過年度最佳防守球員,而且在全明星賽上也出現過。”
“今天是西部半決賽的第一場比賽,在猶他爵士的三角洲中心球館舉行,這座球館能坐一萬九千零幾十人.......”
“好球,加里佩頓一個遠距離兩分投進,為夏雅圖超音速隊首開記錄。”
這其中就頓了一下,張衛平很默契地開始接話。
“這是超音速隊一貫的風格,由加里佩頓掌控球權,在前場擋拆掩護之后,得到投籃的機會,防守的球員要么及時換防,要么繞掩護繼續去追他,一猶豫,那他就出手了。”
爵士進攻,也沒什么花里胡哨的,上來就放大招,由斯托克頓和馬龍進行擋拆。
馬龍順下接球,在超音速補防面前,中距離投籃命中。
“嚯,好球!”
孫正平道:“卡爾馬龍身高2米06,體重接近兩百三十斤,是一個力量非常出色的球員,但他也有一手精準的中距離跳投。”
張衛平接話:“是的,爵士隊的擋拆戰術是他們一貫的風格,鋒線上速度很快,如果延誤斯托克頓,斯托克頓就傳給馬龍,如果側翼包夾,斯托克頓就分給霍納塞克,如果不管他.......那他就直接自己出手了,你突、他防,然后分外線出手又有命中率,這樣的球隊就很難防。”
開場兩隊不相上下,比分交替領先,馬龍手感爆棚,一直在進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