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音速和爵士的系列賽越焦灼,聯盟就越開心。
論收視率,已經超過了上一輪超音速打火箭時的收視率。
喬丹第一次復出之后,NBA在四大聯賽中的影響力就與日俱增,這個時期的NBA在國際市場上份額迅速擴張。
1993年的時候,喬丹第一次退役,他代言的耐克公司的股價下跌4%,年銷售量下跌30%,年銷售額下跌2.5億美元,公牛隊的上座率跌至五成,NBA比賽的收視率也沒有避免這場災難,關注度持續下降,公牛隊因為喬丹的離開市值暴跌不止。
喬丹退役的這兩年,NBA忽然變得異常冷清,盡管那兩年的總冠軍都由休斯頓火箭收入囊中,可很多人也只是抱著“老虎不在山,猴子稱霸王”觀點去看待。
而就在1995年,前總統克林頓發表演說,其中談到喬丹的回歸,稱會為美國增加1000萬個就業機會.......
這一番演說就已經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數日之后,美國的三大新聞頻道都報道說一小時后有重大新聞。
此時能讓新聞停播的重大新聞,還只有尼克松逝世、海灣戰爭和洛杉磯大地震。
一個小時后,喬丹那句經典的“I'mback”出世,全世界都沸騰了。
和喬丹合作的三家公司價值狂升23億美元,整個美國股市都出現小幅上漲。
所以說喬丹的影響力,不光是生涯兩次三連冠,早在之前,他就已經是超出其他球星一檔的人物,不管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都不能否定他在這個時期帶來的那種效應。
這段時期,各支強隊的冒出,又烘托了NBA的整體氛圍。
無論是超音速大戰火箭,還是之前紐約匪幫鏖戰邁阿密,都讓這一時期的NBA賺盡了眼球。
西部決賽,超音速對陣爵士也是強強對話,很受關注。
聯盟甚至希望兩隊多打幾場比賽。
不過還不至于動用大招,目前依舊是任由兩支球隊在系列賽里自由發展。
G5戰是兩隊整個系列賽里最關鍵的一戰,涉及到哪支球隊先拿到賽點。
先拿到賽點和后拿到賽點肯定不一樣,連心態也會大有不同。
在鹽湖城,超音速之前破過爵士的不敗金身,所以按照道理,球員們應該是有經驗的。
有經驗不假有信心都不假,但未必都有狀態呀!
當天晚上,超音速隊率先來到球館里,開啟訓練。
秦飛繼續加練三分球。
“三分球練起來沒什么感覺,一天兩天都沒有什么效果。”
訓練師鼓勵秦飛保持訓練,不過也不用他鼓勵,秦飛對于訓練非常認真,在超音速的隊里,應該是最積極的。
主觀原因就是秦飛自己想要訓練,想要學習成長。
而客觀原因是秦飛一個人生活在西雅圖,每天除了訓練也沒啥其他的事情可以做。
“我現在練習中的命中率有百分之五十以上,但是在比賽中,卻沒有這么高。”
“這是正常的,如果你比賽中都有百分之五十以上,喬治教練會哭著讓你每場比賽投至少十個三分球。”
訓練師很秦飛很熟悉,偶爾還會調侃一下主教練。
秦飛聽了之后一樂,“那我是萬萬不敢的,一場比賽下來三分球全讓我給投了,對方拼了老命也會防我的。”
“說到底還是得有一個合適的進攻技巧,要么出手速度快,要么出手點比較高,要么出手的節奏比較好。”
這一點訓練師和秦飛其實早就說過的,當前的NBA里,大部分球員,尤其是年輕球員的跳投都是兩段式的跳投方式。
什么叫做兩段式的跳投呢?
就是在持球準備時停頓一次,在頭頂瞄準的時候再停頓一次。
一段式的投籃說簡單點,就是用推的感覺,從準備動作到出手一次發力,在頭頂不做停頓。
兩段式跳投比較正統和標準,像此時的秦飛、雷阿倫、科比等人都是這種投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