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傳也沒有空間,只能跳一步,找了個角度強起。
身子歪了,球偏框而出。
“籃板!”
拉希德華萊士的嗓門也不小哇,搶個籃板跟中了彩票一樣,激動地吼叫讓坎普頗為不爽。
區區一個籃板.......
人家可能只是就嗓門大而已........
反正兩隊本來就不對付,這會兒隨著年齡增長,華萊士的嗓門越來越響,有繼承佩頓的意思。
開拓者進攻,這一回又打低位。
薩博尼斯緩了個回合后,拿球低位硬鑿。
“蓬!”
第二下還沒撞上,超音速就已經開始協防了,一只大手斜里直插過來,薩博尼斯立即選擇往外分球。
此時秦飛再調整腳步出去,也不防三分,看著奧格蒙三分線外虛晃一槍,不為所動。
“職業生涯才百分之15命中率的三分球,晃個啥呀!”
秦飛側防露出底線空間,底線薩博尼斯占領了禁區,往底線突破根本就沒有任何前途。
奧格蒙橫帶球,只好再傳上線調整。
最后還是由拉希德華萊士完成進攻,只是這一次,坎普充分起跳,防地遮天蔽日,沒能打進。
籃板滾出來掉在蓋格爾的手里。
蓋格爾的蓋帽不如吉姆,但這卡人、籃板等方面都要比吉姆更強,拿下籃板后,沒有著急進攻。
傳給了佩頓慢慢組織。
哪怕秦飛已經跑過半場也沒用,時代特色給予的傳舊觀念。
“出球可以適當快一點的。”
佩頓點了他一句。
超音速和其他球隊的風格還是略有不同的。
超音速的風格是新潮中又帶一點復古的色彩,打法上就是想跑有時候又不跑,轉換的效率比較高但也不放棄磨陣地,有三分的射手埋伏,主要卻還是依靠鋒線來撕咬。
在十多年后,這種居于兩者之間來去自如的打法,就只剩下了丹佛田徑隊,結果一看主教練的名字。
好家伙,還是喬治卡爾.......
像喬治卡爾這種開創性的流派,就差奪個總冠軍證明自己。
秦飛一直認為,喬治卡爾的思想是很超前的,90年代能想到兇狠夾擊、失誤反擊、自由動態進攻很不容易,找到一群野獸一樣、手長腳長的鋒線更不容易。
但因為他手下的球員都太過野性,看著更像是匪軍。
如果沒有個鎮得住場子的大哥(佩頓)和一兩個冷靜處理事物的更衣室領袖(帕金斯+施拉姆夫),很難形成聯盟頂尖的戰斗力。
而因為過于強調團隊,球隊里缺乏一錘定音的強點,這一理念,與用明星球解決問題的NBA也是背道而馳。
所以外界還是看衰超音速,就算進入了總決賽又能怎么樣,第二個爵士罷了,甚至論強點進攻,還不如爵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