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的NBA季后賽,收視率不低。
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受到喬丹的影響,這個時代,可能有人不知道NBA是什么,但絕對都知道有個打藍球的叫喬丹。
首輪比賽,喬丹率領的公牛,兵不血刃,3比0輕取籃網隊。
籃網隊的心態很好,雖然輸了球,季后賽被人橫掃,但球隊上下都充滿了信心。
就當是為季后賽交學費好了,畢竟自1994年最后一次進入季后賽,然后進行重建之后,這重建速度算是快的了。
球隊的心臟和靈魂是賈森威廉姆斯,每場拿下12.6分和13.6個籃板(聯盟第二),并在賽季中期入選全明星,出現在麥迪遜廣場花園。而另一位籃網的球星范霍恩在缺席了最初的17場比賽之后,迅速適應了NBA并以每場19.7分成為球隊頭號得分手。
可以說,雙塔已經成型了,不出意外,籃網隊將來也是能在東部雄踞一方的豪強球隊。
至于范霍恩,今年是唯一一位對鄧肯最佳新秀造成沖擊的新秀球員。
可惜鄧肯的表現實在太完美,如果在以往,范霍恩多少肯定就是最佳新秀候選人了。
最終,最佳新秀出爐,由蒂姆鄧肯當選。
此時,鄧肯率領的馬刺,正在西部和太陽隊鏖戰。
馬刺最終3比1淘汰了太陽隊,殺進了季后賽第二輪。
他們的對手,就是3比0淘汰了火箭隊的超音速。
超音速沒有給火箭任何的機會,在休斯頓,超音速101比99戰勝了火箭隊。
火箭G3戰有機會逆轉,但最終還是差了一口氣,又一次地倒在了超音速的面前,超音速比馬刺還先行完成首輪比賽。
太陽隊一臉無奈,本來還想著第二輪最好別碰超音速,沒想到連馬刺的第一輪都過不了。
這一輪的系列賽里,艾弗里約翰遜、鄧肯和大衛羅賓遜三人場均得分都超過20分,其中鄧肯四場比賽下來送出了15次封蓋,場均接近4次封蓋,他和大衛羅賓遜組成的雙塔鎮守籃下,飛鳥難越。
埃弗里約翰遜的爆發最讓人意外,季后賽首輪第四場,當太陽開始頻頻夾擊雙塔,埃弗里約翰遜順手扛起了進攻大旗。
自然到他仿佛就是個天生的得分手,通過不斷突擊,帶著與生俱來的自信,交出一份15投11中、12次站在罰球線上、單場30分7助攻1失誤的完美答卷。
與之敵對的基德和納什,合計29投8中。
埃弗里約翰遜的30分,背后是一個場均最高只有13分的賽季,一個常規賽單場最高只有29分的組織后衛。
**維奇仿佛一下子頓悟了,似乎一個不怎么會投籃但能沖擊籃筐的組織后衛,也會是蒂姆鄧肯的好搭檔。
........
最佳新秀最先出爐,隨后便是最佳第六人、最快進步球員、最佳教練、最佳防守球員、MVP等獎項。
洛杉磯的媒體很關注最佳第六人和MVP的獎項。
MVP獎項不難理解,今年場均個籃板2.4次封蓋的奧尼爾,率隊拿下60+勝利,是MVP的有力爭奪者。
最佳第六人也是基于這個原因,場均15.4分的科比非常有可能獲得最佳第六人獎項。
不過洛杉磯的媒體也清楚,MVP其實基本上是沒什么戲的,倒是科比獲得最佳第六人的概率很高,畢竟科比是全聯盟替補當中得分相對較高的人選了。
通常來講,第六人并不算一個很有含金量的榮譽,更多的是拿來鼓勵角色球員。正常的情況下,一個獲得最佳第六人的球員,實力應該是比不上一位全明星的。
不過誰又會嫌榮譽多呢?
而且最佳第六人也不影響球員成為超巨吧?后來就有位天賦異稟的少年佐證過這一點。
西雅圖的媒體也關注兩個獎項,一個是MVP,一個便是最快進步球員獎。
有可能拿MVP的是加里佩頓,但佩頓差在數據一般,而且個人表現和喬丹12月1月、皮二爺復出那段時間的力挽狂瀾相比,要差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