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刺的戰績很好,和火箭一樣,也有后衛羸弱的問題。
但和火箭又有不一樣的地方,不一樣的地方在于馬刺內線的護框能力。
這蒂姆鄧肯+仍然處于巔峰期尾巴的大衛羅賓遜,整個聯盟的歷史上,都找不出第二組這么豪華的護框陣容。
所以這就是雙塔戰術,別的球隊想要復制馬刺的成功,得先來兩座塔才行。
很多教練吐槽:“戰術我都懂,請問狀元哪里領?”
**維奇也是奇怪:“憑本事拿的狀元簽,為什么要檸檬?”
雙塔戰術的核心理念是高低位或者強弱側配合,對于兩位內線的聯系點在于兩位內線都需要一定的高位能力,否則都只是內線的兩個大樁子而已。
NBA歷史上有一些比較著名的雙塔。
比如當年火箭“雙狀元”,由2米13的奧拉朱旺和2米24的拉爾夫桑普森組成雙塔,當年他們兩個人在1986年西部決賽,將魔術師約翰遜和天勾賈巴爾的湖人隊淘汰出局。
雖然在決賽被凱爾特人淘汰,當時這對內線組合帶給了人們極大的震撼,也為雙塔組合的誕生提供了成功的借鑒。
喬治卡爾在分析馬刺戰術時,也考量了當年凱爾特人戰勝火箭雙塔的成功案例。
最后分析得出結論,“群狼戰術還是可以戰勝雙塔的”!
另一邊,**維奇也在做最后的布置,雙方球員便在裁判的催促中走上了球館,現場球迷鼓噪著制造噪音。
馬刺的首發陣容為埃弗里約翰遜、維尼德納格羅、查克鉑森、蒂姆鄧肯和大衛羅賓遜。
維尼德納格羅又白又瘦弱,不用懷疑,一般NBA里有這個特征的,基本上都是投手。
之前和馬刺交手時,得分后衛位置上應該是賈倫杰克遜,一位勤勤懇懇辦事的聯盟流浪漢,但防守秦飛的效果不是很好。
后來維尼德納格羅傷愈復出,馬刺恢復正常首發陣容,由維尼出任首發得分后衛。
維尼德納格羅身高1米93,體重85公斤,在得分后衛位置上屬于偏瘦弱,但是投籃奇準,本賽季在馬刺,場均三分球命中率高達百分之43.6,在全聯盟里位列第二。
維尼站在秦飛邊上,此時鏡頭正好推過來,發現秦飛比維尼竟然高出小半個頭的樣子。
“人生最尷尬的就是你多報兩公分,他少報兩公分,結果兩個身高相仿的人,看起來差的有點多。”
主持人明顯“誤會”了秦飛,秦飛的身高原來確實只有1米95,算上穿鞋也就一米1米97的樣子,但那數據已經是前兩年他剛剛參加選秀時候的數據了,這兩年的時間,他是還在成長的。
“滴——”
蜂鳴音響起,比賽正式開始。
大衛羅賓遜跳贏了蓋格爾,“小將軍”約翰遜舉起右手,大聲呼喊隊友跑位,開始進行第一波的組織。
看起來也是像模像樣的,不過馬刺的戰術重心根本不在他的身上,球傳出來,高位的大衛羅賓遜接球。
鄧肯落低位,往另一個方向跑位,此時,無球跑過來的查克為鄧肯進行無球掩護。
這是在底線位置,裁判目光正盯著球,根本沒仔細注意底線發生了什么。
坎普被延誤了一下,鄧肯溜出來,此時大衛羅賓遜馬上把球吊給了鄧肯,鄧肯拿球背轉身過來,靠住了此時沖過來的坎普。
此時坎普節奏太亂了,鄧肯再轉,換左手輕輕一勾。
籃球馬上打板入框,動作平平無奇,進球干脆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