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特約,首都晨報評論員。
關于總決賽首場比賽的全部記憶,特約評論員海鵬用“情理之中”四個字來形容。
勇士足足比76人多休息了6天,又是主場作戰,又有豐富的總決賽經驗,無論是從哪個方面來看,勇士隊都是占優的。
然而,在總決賽開始前,人們對于兩支球隊的評判是四六開。
76人隊雖然處于下風,但仍有四成的獲勝幾率。
體育比賽的魅力就在于懸念。懸念帶來刺激,讓我們屏住呼吸心跳加速,看比賽就是充分享受那種感覺。
NBA有懸念夠刺激,不到終場哨音響起,就不敢輕易言輸贏。
首場比賽也是如此,直到最后一刻,76人隊仍然有扳平比分的機會。
所以哪怕是輸掉了首場比賽,76人隊的球迷卻還是對球隊很有信心。
海鵬在報道中寫道:“現場遇到的一些76人球迷告訴我,他們有信心在奧克蘭贏下至少一場比賽。”
滄海桑田又一年,首場比賽結束后,76人隊的前任主教練坎寧安接受了新浪記者蘇群的采訪。
坎寧安是76人隊80年代的主教練,他率領著76人殺入了總決賽并且拿到了總冠軍。
蘇群在報道中寫道:“在坎寧安看來,由摩西馬龍、“J博士”、瓊斯等名將組成的1983年那屆76人比現在NBA球隊強許多。”
那一年的76人隊,并非是現在這樣稍落下風,而是在系列賽開始前,就以一種強者的姿態出現。
他們面對洛杉磯湖人隊,高喊“4比0”的口號,最后真的橫掃了“魔術師”約翰遜領銜的洛杉磯湖人隊。
蘇群在報道中寫道,對現在的76人,坎寧安最欣賞艾弗森,他說:“他是個了不起的球員,在籃球場上我從來沒見過動作那么快的人,被撞成這樣子,卻仍然有一股橄欖球運動員的勁頭,無論在精神還是身體上,他都很堅強。”
新浪算得上是這段時期興起的報道NBA比較成功的媒體機構,依托于門戶網站和互聯網的東風,他們將各種各樣的體育故事送到了廣大網民朋友的面前,在此過程中,吸引了一大批的球迷。
尤其是正在讀大學的球迷,他們學會運用互聯網了解信息,又喜歡這樣的運動,很快就接納了這樣新興渠道。
而像秦飛這樣的球星影響力也與日俱增。
很多人都開始深入了解秦飛的故事,知道他在NBA的所作所為,知道他如何起點不高,但卻為何能一步步的成為NBA的頂尖巨星。
在此過程中,他的故事便影響且激勵了更多的人。
總決賽期間,朝廷臺也適時播放了一些衍生節目,比如說關于秦飛的一個紀錄片。
該紀錄片是秦飛首個紀錄片。
紀錄片的名字叫《秦飛》。
以秦飛的原名為紀錄片名字,講述的主要是秦飛的生涯前期故事,從秦飛大學時期到轉會至勇士前夕的點點滴滴。
紀錄片也是宣傳的一種方式。
秦飛雖然早就是聯盟的超級巨星了,但對于拍攝紀錄片這種事情,還是十分熱衷的,也很積極地進行出演。
本片重點不在賽場上,在于他與周邊的人的關系如:他和家人,他和教練,他和隊友,他和同學等等。
這部紀錄片是他傳奇般的職業生涯起點的一個很好的總結。
很多人并不是特別了解秦飛,僅僅從新聞當中汲取的消息,并不能成為了解秦飛真實的渠道。
通過紀錄片的方式,可以從微觀角度來看待秦飛的故事。
很多球迷看了之后,就感覺特別感動。
包括秦飛一開始的時候,在球隊當中立足的一塊內容,十分令人動容。
“秦飛的起點太低了,他竟然不是從小開始接觸籃球的運動員,甚至高中時期都沒有入選校隊。”
“一個不被看好的無名小卒,成功進入大學校隊,擊敗了手握獎學金的那些天之驕子,他仿佛就是為了籃球而突然崛起的典范,其中付出了無數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