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很多舊金山的球迷來說,2002年是真正的NBA元年,這是毫無爭議的“秦飛年”。
在這個“秦飛年”里,“飛禽走獸”如潮水般不可阻擋,尤其是2002年6月17日那個夜晚,這個家伙以一己之力征服了“AD”組合,征服了全世界。
是的,籃球是5個人的,“一己之力”在任何時候都不妥帖,但唯此才能彰顯那個晚上的秦飛有多瘋狂。
籃球學者們把這一晚起了個專屬名稱——終結之夜。
砍下了61分9籃板8助攻5搶斷3封蓋的秦飛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強者,至此,這個賽季對秦飛而言堪稱完美,換種說法,這場比賽是他完美一季的凝縮。
人們因此對他的成就蓋棺定論,也徹底認可了他是聯盟第一人的說法。
這一點,在這一年的選秀大會上,便顯現的尤為突出。
選秀大會上,沒有人擁有像秦飛這樣的模板,但是多名新秀表達了對秦飛的敬意。
比如選秀大會上第九順位被菲尼克斯太陽隊選中的高中生布蘭頓羅伊。
“秦飛是我的人生導師,他給我指引了籃球道路的方向,沒有他的幫忙,我可能根本就站不到這里。”
羅伊極盡感謝之詞,讓很多不了解他和秦飛故事的人感到些許的驚奇。
驚奇的背后,是真切感受到秦飛的影響力。
不光是在外界的影響力,他的影響力甚至擴散到了新進入聯盟的NBA新秀當中,這是一種影響力提升的新概念。
NBA是臺更新升級速度超快的機器,一代人來一代人往,太陽照常升起。
休賽期,勇士隊內奪冠功臣之一的阿泰斯特,選擇離開了勇士。
用阿泰斯特的話來說,那就是“聯盟這么大,他想去看看”。
他也是有野心的人,知道如果一直留在秦飛的身邊,根本無法達到新的高度,所以他選擇了離開。
離開之后的阿泰斯特,選擇加盟紐約尼克斯。
一方面,紐約是他的家鄉,他曾經在紐約圣約翰大學里讀了兩年的學;另一方面,如今的紐約尼克斯,百廢待興,亟需一個領軍人物帶領球隊起航,阿泰斯特覺得自己可能就就是這領軍人物。
詹姆斯波西則是選擇留在球隊,得到的球隊承諾是“下個賽季的首發位置和相應的出場時間”。
身位總經理的羅威爾,第一要義想到的還是保持奪冠班底,起碼是沒有什么大的變動。
于是在這一樣一種理念下,勇士隊里雖然來來往往很多人,但基本的陣容架構沒有太大的變化,等到了下個休賽期,才是真正需要傷筋動骨的時候。
在喧囂的夏季交易市場過后,時間便走入02-03賽季,秦飛的第7個賽季。
也許是真的七癢之年,這一年的衛冕冠軍為艱難,揭幕戰就以95比106不敵上賽季輕松擊敗的對手76人隊,艾弗森和鄧肯披著復仇的光芒,聯手貢獻了81分,顯然也是憋得不輕。
這個賽季不光是艱難的賽季,也是傷感的賽季。
喬丹老了,41歲的斯托克頓也打不動了,老約翰宣告隱退,一生戎馬,一生忠誠,一生無冠。比起落寞滄桑的斯托克頓,卡爾馬龍的故事更為曲折。
在湖人隊經歷了并不光彩和成功的兩個賽季后,馬龍選擇離開洛杉磯,成全“OK”之名,而他去的球隊,居然邁阿密熱火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