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我們里面談。”黃明哲邊走邊說。
“社長,是有什么事嗎?”馬知力對于這黃明哲突然到來也是一頭霧水。
“帶我過去研究所的計算機室。”黃明哲并沒有解釋。
很快一行人便進入材料研究所的計算機室里面,作為一個材料研究所,這里配備了不在少數的服務器,另外還可以連接步邊工業區的計算中心。
將一個U盤插入電腦,一個界面彈了出來,然后他輸入了12位密碼,光敏材料規律模型以及通用材料計算器軟件被安裝在電腦之中。
黃明哲隨即將這個軟件鎖死在這臺電腦之中,另外設置了權限和后門,另外讓幽靈全天候監控這里。
做完這一切,黃明哲才站起來說道:“我研發了一個光敏材料規律模型,老馬你們春節既然在這里值班,就負責測試這個軟件和計算材料的產物驗證。”
“光敏材料規律模型?計算材料?”馬知力作為一個化學博士,自然知道當今世界的材料學前沿方向。
不過你一個數學家這樣不務正業真的好嗎?馬知力心里面吐槽著。
盡管不看好這個所謂的光敏材料規律模型,但是當面否定大老板的成果,怕是不想混了。
“社長,我們一定盡快測試這個軟件。”
黃明哲吩咐道:“我之前已經成功篩選了兩種化合物分子式,記錄都在里面,你們先驗證一下可不可以合成那兩種化合物,材料計算器里面有使用教程,有什么問題及時用內部網絡反饋給我。”
“好的,我們馬上安排實驗。”
黃明哲和馬知力他們討論了兩個多小時,又去隔壁的物理研究所視察一番。
……
“馬所,怎么辦?”一個年輕的研究員問道。
“涼拌,安排實驗驗證。”馬知力聳聳肩吩咐道。
研究員去準備實驗,而馬知力打開材料計算器的后臺,果然有兩個化合物的分子式在上面。
他打開另一臺電腦,上了一個專門查詢化合物的網站,搜索了幾次之后,竟然發現這兩種化合物真是全新的化合物。
不過馬知力倒是沒有太過于驚訝,畢竟世界上每一天都有新化合物被研發出來,關鍵是化合物的性質和功能。
實驗材料準備好,馬知力根據分子式,推導出化學合成步驟,很快就成功合成出兩種化合物。
看著手上的兩份化合物檢測報告,他又拿出預計參數表。
第一個化合物,整體只有23.6%的相似度;而第二個化合物,整體參數相似度竟然達到了87.7%。
“瞎貓碰到死耗子?”馬知力一邊懷疑一邊指揮著幾個研究員,啟動材料計算器進行材料計算。
平均十分鐘左右可以計算一次,馬知力等人設定了幾種光敏材料的參數,全力計算了兩天兩夜,出來三個分子式,其中一個分子式是已有的化合物。
對于剩下的兩個新化合物進行合成,然后進行性質檢測。
“馬所,四號化合物的性能參數相似度竟然達到了94.2%。”
幾個研究員面面相覷,馬知力也難以置信起來:“繼續計算材料。”
在過年前他們計算了三百多次,其中產生分子式的有24次,分子式性能參數相似度達到90%以上的有6次。
這個結果太震驚了,馬知力等人難以想象,計算材料學已經可以做到這種程度。